近期,甲型流感(简称"甲流")进入高发期,多地医院呼吸科门诊量明显增加。了解甲流的科学知识,掌握正确的预防和应对方法,能帮助我们在这个流感季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
什么是甲流?与普通感冒有何不同?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致病性强,易引发季节性流行。
与普通感冒相比,甲流有三大特点:
· 症状更重:普通感冒多为流鼻涕、打喷嚏,而甲流常见高热(39-40℃)、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显著乏力
· 进展更快:普通感冒症状逐渐出现,甲流多在感染后1-3天内突然发病
· 并发症更危险:甲流可能引起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高危人群需特别警惕:老年人、年幼儿童、孕妇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感染后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科学预防:构筑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疫苗接种
流感疫苗是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手段。建议每年秋季接种新版流感疫苗,因为流感病毒易变异,疫苗成分每年会更新。
特别提醒: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防护,因为疫苗保护率并非100%,但可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第二道防线:日常防护
·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 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医疗机构等佩戴口罩
· 少聚集:流感高发期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 多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 强免疫:保持规律作息、均衡营养、适度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第三道防线:暴露后预防
与甲流患者密切接触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预防。但这不是常规推荐,主要适用于高危人群且接触时间在48小时以内的情况。
识别症状与科学应对
典型症状识别
甲流感染后常见症状包括:
· 突发高热(通常39℃以上)
· 明显寒战、发抖
· 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酸痛
· 显著乏力、精神萎靡
· 部分患者伴有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确诊方法
甲流抗原检测(快速检测试纸)是常用的诊断方法,15分钟左右可出结果。但需注意:
· 阴性结果不绝对排除感染:发病初期病毒载量可能不足
· 质控线是判断检测有效性的关键:只有质控线(C线)出现,检测才有效
科学治疗原则
1. 及时用药:确诊甲流后,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效果最佳
· 常用药物: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
· 处方药物:必须凭医生处方购买,不可自行使用
2. 对症处理:
· 高热: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
· 补水:多饮温水、电解质水,防止脱水
· 休息: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
3.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对病毒无效,仅在有继发细菌感染证据时使用
何时必须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 高热持续3天不退
· 呼吸困难、胸痛
· 严重呕吐、腹泻导致脱水
· 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意识模糊
·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特别提醒:儿童出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不愿饮水、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必须立即就医。
关于甲流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得了甲流必须挂水输液
真相:无并发症的轻症患者口服药物+家庭护理即可,输液并非必需。
误区二:退烧后马上可恢复正常活动
真相:甲流恢复期较长,退烧后仍需休息1-2天,避免剧烈运动。
误区三:去年得过甲流,今年不会再生病
真相:甲流病毒易变异,既往感染不能提供完全保护,可能再次感染。
---
面对甲流,我们不必恐慌,但需保持警惕。通过科学的预防、及时的识别和合理的治疗,我们完全能够平稳度过这个流感高发季。记住,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并居家休息避免传染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