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全红婵变胖引争议!才知道陈芋汐多不容易

2025-07-23 17:43  头条

最近她的训练视频一出来,网上就炸锅了。陈艾森发的那段广东队的日常训练,里面全红婵现身,大家一看她现在跑步机上的样子,跟之前那瘦溜溜的劲头比起来,变化真不小。她从1米43长到1米6,体重也涨了16斤左右,这发育期一到,对跳水运动员的影响可不是闹着玩的。以前她那水花消失术,简直是神技,现在得重新适应身体,动作稳定性都得从头练起。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青春期的正常反应,但也有人担心她能不能尽快找回状态,毕竟全运会就在眼前。

全红婵这几个月没怎么比赛,主要因为腰伤和发育问题。她缺席了全国冠军赛和新加坡世锦赛,回到家乡湛江那边养伤,偶尔钓钓鱼、晒晒太阳,日子过得还挺闲的。但伤病不是说好就好,腰椎损伤程度据说跟四十岁搬运工差不多,这对一个18岁的姑娘来说,负担可重了。恢复过程中,她做了高压氧舱治疗,还得科学减重,训练强度慢慢加,但要回到巅峰,得花大力气。她的拿手动作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以前成功率高得吓人,现在因为重心变化,旋转节奏和腾空距离都受影响,成功率直线下降。数据摆在那,每多一斤,入水角度就可能偏差两度,转速慢0.1秒,这在跳水这种精细活里,致命啊。

对比起来,陈芋汐这姑娘的狠劲就凸显出来了。她也经历过发育期,身体变化剧烈,但她是怎么扛过来的?每天称重十次以上,出门比赛还带着体重秤,饮食精确到克,吃多了就自动加练时间。周末不休息,用来减重,这自律程度,普通人想想都头疼。她说过,自己是人体卡路里计量器,这话听着搞笑,但背后是真下功夫。2024年髋关节积液那会儿,常人得静养三到四周,她硬扛着高强度训练,就为了不掉队。结果呢,在比分落后时,还能反超夺金。这份坚持,不是天生的,得靠日复一日的自我较量。陈芋汐的经历告诉大家,天赋重要,但自律才是长久立足的根本。

郭晶晶的话,现在听来特别有道理。她早年就说过,女跳水员最怕的不是摔水,而是体重。多一斤肉,水花就不一样。这话不是随便说说,郭晶晶自己职业生涯就深受其扰。有次重要赛事前,体重涨了0.5公斤,动作就变形了,水花控制不住。她连续三个月吃水煮鸡胸肉加蔬菜,才把体重降回去。全红婵现在的状况,正好印证了这点。体重增长压缩了动作自由度,腰伤又限爆发力,每翻腾一次都带风险。郭晶晶的经验,跳水队一代代传下来,从伏明霞到她,再到现在的姑娘们,都得面对这关。

全红婵从东京奥运会一鸣惊人,那时14岁,拿女子10米台金牌,三跳满分,创造奇迹。之后在多哈世锦赛和巴黎奥运会,继续揽金,包括双人金牌和单人银牌。但发育关一来,一切都得调整。她身高长了17厘米,体重增7公斤左右,这对跳水的影响,远超想象。空中转速慢了,入水精度降了,以前那种劲儿,暂时找不回。教练陈若琳说,要适应新身体状态,每天训练延长到8小时,207C分解练习上百次。国际泳联数据也显示,体重每增1公斤,转速减0.1秒,入水角度偏差超2度。这不是小事,得通过增强训练补足技术。

陈芋汐比全红婵大两岁,2005年生,上海人,从小就有跳水天赋。爷爷是体操运动员,爸妈也体育相关。她4岁开始练,2011年进上海队,2018年拿全国10米台冠军,2019年进国家队,四个月后世锦赛单人金牌。到2025年,她已16次世界冠军,包括巴黎奥运单双人金牌。她的稳定性和执行力强,高难度动作如407C,总能稳住。发育期她也体重波动,但通过加两小时有氧训练,饮食严格控制,热量摄入精确,体重稳在48公斤。受伤时还坚持,缠冰袋上台,调整姿势拿高分。这狠劲,不是表面,是对梦想的死磕。

郭晶晶1981年生,河北人,7岁练跳水,1993年进国家队,四届奥运拿四金两银,主导3米板。退役后当国际泳联官员,经验影响后辈。她对体重管理的见解,源于亲身经历。职业生涯中,体重稍涨,动作就吃力。她强调,跳水是精确性追求,多一斤就变样。全红婵和陈芋汐的对比,正好说明这点。全红婵率性,以前直播爱秀吃货一面,粉丝喜欢,但现在身体反弹,自律成了关键。陈芋汐的笔记曝光,5:30晨跑称重,早餐精确到3克蛋白粉70克紫薯,207C跳废12次才达标。这差距,让人感慨。

全红婵回归训练,视频里她跑步汗湿额头,卷腹后坐地喘气,对比陈艾森的流畅,落差明显。以前她能轻松十几个引体向上,现在力不从心。网友问,这是那个夺冠的全红婵吗?其实,这只是成长轨迹。从天才少女到普通运动员,光环褪去,得面对真难关。跳水不是表演,是生存淘汰。中国队统治泳坛,靠对精确的追求。但全红婵的压力大,18岁承担太多。退赛是保护,不是怕输。她在与身体、时间、命运博弈。体育精神,是尊重极限下全力。

陈芋汐的冠军之路,也满是荆棘。东京奥运前,她怕水,紧张手麻。但她克服,拿双人金单人银。延期一年,她腰伤发育,比赛跳不好,但控制体重,一天六七次秤,少吃甜食。她的优势是感觉好,动作不丢分。巴黎周期,她连续15场国际赛超400分,世界杯三站总决赛全冠。这背后,是魔鬼日程。她的狠,是近乎冷酷的自我管理,但这是竞技生存技能。她给全红婵生日卡写:饿睡不着想想洛杉矶。这话,激励很多人。

郭晶晶的预言成真。她的话,女跳水员怕体重,不是空谈。她的生涯,体重波动就困住她。重要赛前0.5公斤涨,动作拖沓,水花难控。她减重计划严苛,三个月鸡胸肉蔬菜。这经验,对全红婵陈芋汐都适用。全红婵需借鉴,加强管理,提升竞争力。陈芋汐已证明,严格体重科学训练,能上水平。竞技体育,天赋是入场券,胜利属于自律平衡者。

全红婵新周期目标,奥运三连冠。但身高体重变化,让她不转跳板,继续主攻跳台。冬训中,她胖了些,得努力减重。陈若琳说,她入叛逆期,得哄着点。4月加拿大世界杯,5月水立方总决赛,7月新加坡世锦赛,11月全运会,这些是关卡。全红婵卫冕目标大,但得适应变化。陈芋汐领衔出战新加坡,冲击四连冠。她搭档新人谢佩铃,双人项目强势。她的稳定,让队继续统治。

最近全红婵外出游玩,体型又胖了点,网友担心。她回广东半月,没高强度训练,摘荔枝、海钓、水世界玩,照顾小孩。伤病没好,训练难开始。但易胖体质,一旦失控,难回国家队。2025全运会或成最后一舞?她不放弃,但得加强身材管理。陈芋汐的例子摆在那,自律才能长久。郭晶晶的忠告成真,体重挑战是所有女跳水员的坎。

4月温莎世界杯,全红婵银牌,陈芋汐金牌。全红婵前三跳领跑,第四跳207C失误,只64.35分,被逆转。她说发挥超预期,得适应体重。陈芋汐稳拿417.55分。这比赛,体现差距。全红婵需找平衡,力量技术并重,避免伤。她的后背手腕胶带,提醒大家成长代价。

全红婵的路,还长。她从农村丫头到奥运冠军,靠天赋专注。现在,得靠忍耐节制。陈芋汐的狠,是榜样。郭晶晶的话,是警钟。跳水队辉煌,继续靠这些姑娘。期待全红婵克服难题,重现辉煌。陈芋汐保持,续写传奇。体育的魅力,就在坚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