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司机两次性侵14岁女生为何仅判三年半?

2025-05-21 15:46  头条

2025年3月,湖南祁东县一桩性侵未成年案引发轩然大波--68岁摩的司机李某国因两次性侵14岁留守女童,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然而,判决结果公布后,被告人竟以"量刑过重"为由提起上诉,受害方律师则直言"三年半难抚平孩子终身创伤"。

受害者小李(化名)父母离异,父亲与祖父去世,母亲改嫁,自幼与患精神疾病的祖母相依为命。李某国以"免费乘车""赠送手机零花钱"为诱饵,逐步骗取信任,最终在家中实施侵害。

我国《刑法》规定,强奸罪基准刑为3-10年,但若存在"情节恶劣"或"多人多次"等情形可加重至10年以上。本案中,法院认定李某国"未使用暴力胁迫",且受害者年龄超过14岁,故按最低刑期判决。对比此前教师性侵未满14岁学生获刑18年的案例,公众质疑司法标准不统一。

【法律科普】性同意年龄之困:14岁是保护线还是漏洞线?

本案暴露我国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中的法律模糊地带:

现行法律盲区:我国性同意年龄为14岁,但对14-18岁未成年人,若加害人利用"特殊职责"(如监护、教育)实施侵害,可加重处罚。然而,李某国与受害者仅为"摩的司机与乘客"关系,难以纳入"特殊职责"范畴。

专家呼吁修法:人大代表曾建议将"特殊职责人员"性同意年龄提高至16岁,并细化"利用优势地位胁迫"的认定标准,避免加害人以"自愿"脱罪。

【系统反思】留守之痛如何终结?需构建"司法+监管+教育"三重防线

1. 司法震慑升级:

推动性同意年龄分层制度,对"熟人作案""职业便利性侵"等情形加重刑罚;

引入"心理创伤评估"作为量刑参考,避免仅以身体伤害定刑。

2. 职业监管补漏:

摩的、网约车等非正规职业亟需纳入强制背景审查,建立"性犯罪黑名单"联网机制;

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加强对独居未成年人家庭的定期探访。

3. 教育预防破局:

家庭层面:强化留守儿童监护人责任,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提供心理帮扶;

学校层面:普及"身体自主权"教育,建立"异常行为预警机制"(本案中受害者曾被老师发现异常后报警);

社会层面:鼓励公益组织介入,为边缘儿童提供"安全庇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