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还在宣传“大胜”,外交官却被打成“卖国贼”

2025-05-21 21:0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齐倩】最新一次印巴冲突爆发后,印度举国上下欢呼胜利。因此,印巴5月10日突然停火,让许多印度人感到错愕与愤怒,认为停火只会将胜利果实拱手让人。一时间,负责停火事宜的印度外交秘书(高级文官,外交部二把手)唐勇胜(Vikram Misri)成为众矢之的,被打成"卖国贼"。

据印度媒体《经济时报》、the Wire和巴基斯坦媒体《黎明报》报道,5月10日后,唐勇胜立即遭到来自大批印度网民的网暴,其家人也遭到波及。截至目前,网暴仍未停止。

观察者网专栏作家毛克疾指出,此次网暴事件的深层原因,离不开莫迪政府长期以来推崇的"赢学叙事"。他认为,这一匪夷所思的事件,不仅暴露了印度国内大国沙文主义情绪已濒临失控,更折射出莫迪政府内外政策中潜藏的极大风险和危险的定时炸弹。

印度外交官被打成"卖国贼"

报道称,作为印度资深外交官的唐勇胜,一直不受印度极端民族主义者的待见。

5月7日印巴冲突升级后,唐勇胜代表印度政府发表了一些慎重的言论,其中包括"批评政府是民主的标志",并辟谣了印度执政党人民党发布的有关恐怖分子遇袭身亡的消息,引起人民党和右翼人士的不满。

印巴停火后,唐勇胜被印度右翼民众打成"卖国贼"和"叛徒",认为停火"浪费了印度的军事优势"。

印巴停火后,唐勇胜遭到印度网民网暴 印媒

部分网民在唐勇胜社交媒体账号下留言辱骂,称他"向巴基斯坦卑躬屈膝",还挖出他分享的有关家人的旧帖子,并指责他的女儿曾在国外留学并为缅甸罗兴亚难民提供法律援助。据悉,唐勇胜的女儿曾在联合国缅甸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工作。

在一片谩骂声中,5月11日,唐勇胜关闭了自己在社交媒体X平台上的账号。

唐勇胜已关闭社交帐号

据《印度教徒报》介绍,唐勇胜现年61岁,在印度外交部工作时间长达36年,曾在印度驻布鲁塞尔、喀布尔、伊斯兰堡等大使馆工作。2019年至2021年,唐勇胜担任印度驻华大使,在此期间参与了中印就边境冲突进行的谈判,帮助缓和了局势。2024年7月,唐勇胜就任外交秘书。

《印度教徒报》表示,唐勇胜在印度外交界颇有声望,得到了多位现任和前任官员的支持。

印媒:网暴事件已经失控

the Wire在报道中将这批印度网民称作"莫迪的支持者",并称唐勇胜并非他们唯一的攻击对象。

据报道,此前,这些网民对士兵遗孀发起了一场恶毒的人身攻击,仅仅因为她呼吁"不仇恨,不暴力"。印巴停火后,他们又把矛头指向唐勇胜,仿佛是他单方面决定了停火,而不是印度总理莫迪或外长苏杰生。

"这些莫迪的信徒们无法让他们的'上帝'担责任,所以他们转而攻击其他人,"the Wire写道,"莫迪现在正在与他自己创造的怪物搏斗,这些怪物很快就会攻击他。"

《经济时报》则称这些网民为"印度的博尔顿""好战分子"。报道称,这些网民被激怒了,一怨美国特朗普政府"为所谓巴基斯坦恐怖分子提供外交掩护",二怨印度领导层未能彻底"完成"这项工作。最令他们愤怒的是,印度的军事能力、人员伤亡、"中国开辟另一条战线"及对印度经济的影响。

眼见舆论持续发酵,印度反对党和政府官员纷纷出面,力挺唐勇胜。例如,全印度穆斯林大会党主席阿萨杜丁·奥瓦西称,外交官们不应为政治领导层的决定承担责任。印度人民党发言人表示,针对唐勇胜的行为"令人震惊",同时强调此举属于"右翼仇恨"而非民族主义。

5月12日,印度行政服务局(IAS)发表声明,称"对廉洁履行职责的公务员进行无端人身攻击令人深感遗憾。我们重申维护公共服务尊严的承诺。"

推文截图

然而,声明并未平息这些网民的怒火,评论区充满了大量不满与质疑。其中,有人质疑IAS为什么不针对"被指控腐败或职业不端行为的官员"发声明。

推文截图(下同)

还有人直言:"我们不会相信那些子女和家人定居海外、对印度未来毫无关系的印度行政官员。IAS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阴谋集团,对印度的安全和未来毫不关心。"

学者:莫迪给自己埋下了定时炸弹

自5月7日凌晨冲突爆发以来,巴方多次宣布击落5架印军战机,包括印度3架法制"阵风"、1架苏-30MKI及1架米格-29战机。迄今,印度要么予以否认,要么拒绝置评,只说会"适时"公开战损情况。

此后,印巴冲突紧张局势继续升级。10日凌晨,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努尔汗空军基地等设施进行了打击。同日,巴基斯坦宣布正式对印度启动代号"铜墙铁壁"的军事行动,以回应印度方面持续不断的挑衅行为,并"打击印度恐怖主义,确保巴基斯坦的内部稳定和主权"。

巴军展示并对比了网上流传的飞机残骸和印军"阵风"的对比图像,强调击落战果的可信度

10日,印巴两国达成停火协议,同意立即停火。13日,印巴相互驱逐各一名外交官员,双方均将对方人员列为"不受欢迎的人",指控其从事与官方身份相悖的活动,同时限定对方须在24小时内离境。

本次印巴军事冲突尽管短暂,但期间双方的战损比备受全球媒体瞩目。

5月12日,印度总理莫迪在全国讲话中致敬印度军队,宣称"世界见证了巴基斯坦的无人机和导弹在印度面前如同稻草般脆弱,印度强大的防空系统在空中即将其摧毁"。随后,印度从5月13日到5月23日,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声势浩大的庆祝活动。

印度举国上下欢庆胜利,美国媒体都看不下去了。据《纽约时报》5月17日报道,在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中吃瘪后,印度网上反而弥漫着大量的"胜利式的假消息",其中包括虚假的简讯、meme图(类似中国网络文化的表情包)、误导性的短视频、AI发布的帖文等等。

报道称,比假消息泛滥更让人担忧的是,过去这类内容还只是在缺少核查机制的社交平台上传播,但当前许多印度主流媒体也开始报道这些假新闻。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毛克疾提到,耐人寻味的是,莫迪政府面对外界对停火真实原因的猜测,并未选择及时澄清背后考量,也未对特朗普的"调解"言论予以正面回应。相反,其采取放任态度,任由各种猜测持续发酵,企图借此维持"赢学叙事",从中谋取政治红利。

毛克疾称,这种做法必然导致不信任大范围蔓延和阴谋论泛滥。正因如此,一线外交人员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爱国网民"宣泄情绪的对象,而其家庭成员信息及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也遭恶意曝光。

他认为,这次令外界深感困惑的事件,不仅暴露了印度国内大国沙文主义情绪已濒临失控,更折射出莫迪政府内外政策中潜藏的极大风险。

毛克疾称,此次网暴事件的深层原因,离不开莫迪政府长期以来推崇的"赢学叙事"。自2014年上台以来,莫迪政府通过高调宣传军事胜利和外交成就,成功塑造了"强大印度"的形象。这种叙事虽然能短期内凝聚民意,提升莫迪政府的支持率,但也埋下了极其危险的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