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晶圆断供问题上,荷兰方面的做法更显得恶意。根据安世中国方面公布的信息,东莞工厂占据安世全球70%的封装与测试产能,一旦断供,全球汽车电子、家电、工业控制等行业的芯片供应都将受到波及。而安世中国随即启动应急预案,建立了充足的库存,并加快新晶圆验证,确保短期供应不断档。相比之下,荷兰总部的反应则是推诿、拖延,并拒不承认自身责任。
更令人愤慨的是,安世荷兰一边停供,一边拖欠货款。安世中国在公告中明确指出,荷兰方面目前欠付东莞工厂货款约10亿元人民币。换句话说,荷方不仅恶意阻断原料供应,还赖账不还。如此操作,无论在商业道德还是国际法层面都站不住脚。
而何方这样做所带来的后果,也开始逐渐浮现。安世供应链受阻、欧洲汽车产业面临缺芯风险、德国零部件巨头不得不向中方紧急申请出口豁免。德国采埃孚集团与欧摩威公司已主动向中国商务部提交豁免申请,希望获得继续进口安世中国芯片的许可。
事实上,欧盟内部对荷兰政府的不满正在累积。欧盟贸易与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已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安世谈判正在取得进展",并暗示荷兰与中国都已参与对话。这句话明显是在试图"收拾残局",欧盟清楚若让中荷关系进一步恶化,欧洲制造业将遭到重创。

当前,中荷之间的博弈已进入关键阶段。中国展示了充分的实力与自信,而荷兰的政治操弄则不断透支其信誉。未来的走向,取决于荷兰政府是否愿意回归理性,若荷方纠正错误,归还中资合法股权,恢复正常合作,中方仍会以开放和建设性态度推进产业稳定。反之,如果荷兰继续抵触、拒不认错,那么中方也有足够的反制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