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拒绝对华认错,还拖欠10亿元货款,这一次,中方下达最后通牒
荷兰拒绝对华认错,还拖欠东莞封装测试工厂的10亿元货款,中方直接下达最后通牒。那么,荷兰政府为何要这么做?中国又是怎么应对的?
近段时间,中荷两国围绕安世半导体的争端,已经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事情的过程很清楚,9月底荷兰政府发布行政令,干预安世半导体内部事务,冻结中资股权。10月26日,荷兰总部的安世半导体又宣布停止向中国东莞工厂供应晶圆。

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将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这一决定被外界解读为"中方释放善意、为全球供应链稳定留出口"。但仅仅两天后,安世荷兰又向客户发出信件,声称不确定中国工厂能否恢复供货,并暗示"质量风险"。
然而,这封信成了导火索,让中方彻底失去耐心。11月4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再次发声,明确点名荷兰要承担"100%的责任"。这不仅是对单一事件的回应,更是对荷兰政府干预市场行为的系统性警告。
声明中强调,荷兰方面"不顾中方合理诉求,无建设性行动,并导致全球供应链混乱",这种态度"严重损害国际经贸秩序"。最后一句话尤其醒目,"若荷方持续拒绝纠正错误,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将由其独自承受。"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最后通牒--荷兰政府要么纠正错误、恢复合作,要么承担全部代价。
从表面上看,中荷之间的这场争端围绕企业股权和供货中断展开,但从更深层次看,这是中欧之间关于产业控制权与供应链安全的较量。安世半导体是一家中资控股的企业,闻泰科技通过合法并购获得主导权,而荷兰政府以"安全审查"为名强行接管,这种做法已经违背了国际投资的基本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