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大阅兵将至,又有27国向美国“跪了”?

2025-08-27 11:29  头条

随着9·3阅兵日期将近,加上特朗普日前表态"年底前访华",大概率不会来看阅兵,但他还拉着27个国家一起对华强硬,想要在中美第四次谈判前,逼中国答应一件事!

8月21日,美国和欧盟正式公布了拖延近一个月的贸易框架协议最终文本,欧盟27国还是对美国妥协了!

此时距离中国商务部刚宣布将中美关税停战期延长90天不到两周,而一个几乎涵盖所有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华贸易同盟,就是特朗普摆出的最新筹码。

很多人可能觉得,欧美谈贸易是他们两家的事,跟中国有啥关系?但如果你仔细看协议内容,就会发现没那么简单。

根据协议内容,欧盟27国同意将对美关税整体降至15%以下,同时承诺未来三年内向美国采购总额高达4200亿美元的半导体、液化天然气和农产品。

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三章第七条款明确规定:"双方将建立半导体出口协同审查机制,防止高端技术流向非协议第三方国家"。

虽然全文未直接提及中国,但"第三方"指的是谁不言而喻。

要知道,美国这几年一直在干一件事:重构对华包围圈。

拉拢欧盟,就是关键一步。欧盟有27个国家,经济总量大,技术底子厚,如果能绑上美国的战车,对中国形成的压力不容小觑。

但问题是,欧盟真就那么心甘情愿跟美国走吗?

其实也不尽然。欧盟内部最近经济压力不小,能源危机、通胀高企,不少成员国盼着缓和跟美国的贸易摩擦。

所以这次妥协,某种程度上也是无奈之举。

但这也反映出美国策略的老辣:一边用关税大棒逼你让步,一边用市场诱惑拉你入伙。而中国,就成了这种合纵连横策略中的最大目标。

不过话说回来,美国想靠这点手段就把中国压垮,那也太小看咱们了。

中国如今不仅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还拥有最完整的工业链条和庞大的消费市场。

欧盟即便签了协议,也不可能完全和中国脱钩。德国车企、法国航空、荷兰光刻机…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利益,可不是一纸协议就能轻易割舍的。

报告数据显示,欧盟此前每年对华芯片出口额高达218亿欧元,而新协议要求将这些订单的三分之二转移给美国供应商。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随即发出抗议警告,称这种强制转移将导致欧洲车企成本上升17%-23%。

但这些反对声音未能改变协议签。

因为欧盟同时获得了美国对欧洲钢铝产品关税的永久豁免权,这笔交易保住了法国、意大利等国家260万个工作岗位。

更值得关注的是协议中涉及农产品条款。

欧盟同意每年增加进口1800万吨美国转基因大豆,这个数字恰好接近中国在2025年第二季度暂停采购的美豆总量。

美国农业部8月最新统计显示,由于中国转向巴西、阿根廷供应商,美国大豆库存已达历史新高的980万吨,中西部农场主破产率同比上升31%。

特朗普在8月20日的竞选集会上坦言:"我们需要为美国农民找到新买家,而欧洲朋友给出了解决方案。"

就在美欧协议公布的同一周,特朗普总统正式婉拒了出席中国9月3日抗战胜利90周年阅兵式的邀请。

白宫发布的官方说明中强调"国内事务繁忙",但华尔街日报获悉的真实原因是贸易谈判团队认为"元首会面将削弱美国谈判筹码"。

而且,美方在拒绝高层外交互动的同时,却通过经贸渠道向中国提出具体要求。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8月25日最新数据,2025年前7个月中国自美农产品进口额同比下降58.2%,其中大豆进口量锐减至仅320万吨。

这个数字仅相当于2021年同期的三分之一。

美国农业协会连续三周在芝加哥交易所门前抗议,要求政府尽快恢复对华出口。

而特朗普政府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农业州。

半导体产业协会(SIA)8月报告显示,由于中国减少采购美光科技、高通等公司的芯片产品,美国半导体行业第二季度损失超过90亿美元销售额。

这就是为什么美欧协议中要专门安排欧盟承接部分芯片订单,更直白地说,美国政府正在试图构建一个替代中国市场的供应链体系。

但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种尝试成功率极低。

要知道,中国占据全球半导体消费市场的42%,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替代这个需求端。

而且,更现实的情况是,美国芯片企业正在通过韩国、越南的第三方渠道继续向中国供货,2025年上半年经第三方转口贸易额同比激增87%。

而中国一方面通过RCEP协议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供应链整合,2025年前7个月中国对东盟半导体出口增长34%;另一方面选择性减少对美国农产品的采购,直击特朗普的选举基本盘。

现在压力转移到特朗普政府一边。

他们需要向选民展示对华强硬立场,同时又必须保住农业州的选票,因此,一边构建对华技术包围圈,一边又离不开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

这种矛盾在8月22日特朗普的推特内容中显露无遗。

他先是炫耀"美欧协议让美国再次伟大",三小时后又发文称"期待与中国达成对农民公平的协议"。

而即将到来的中美第四轮贸易谈判,将在这两种矛盾诉求间寻找平衡点。

不过,中国乱动不如静守,没必要跟着美国的节奏走,更不必过度反应。

咱们该开放开放,该合作合作,该反制反制。

欧盟27国妥协不代表世界都选了边,很多国家仍在观望,毕竟,咱们的巨大市场以及产业链的韧性,就是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