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警惕特朗普“绵里藏针”策略(2)

2025-01-13 11:44  观察者网

按其论,规避战术依赖中企"采取避免关税壁垒的措施",例如转口贸易。那么,特朗普若开放中企在美投资设厂,对企业而言是不是规避关税最佳途径呢?即便中企在美设厂,风险是不可测的,但不能说对中企全无吸引力。

2018年,特朗普签署"中国经济侵略"备忘录之后,宣布对一系列中国货物征收进口税,每年税额约500亿美元。 路透社

这就给了北京一道难题:战略上希望中美合作,但又不能无视风险。而美国开启投资大门,门后有什么陷阱,中国是无法掌握的。若拒绝,对方就说是你要脱钩,不是我。

绕了一圈结果发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这就是绵里藏针。不要低估特朗普的战术弹性,此公就算朝令夕改也能脸不红气不喘。仅用纯粹的战略思维,很难应付这种对手。

所以才说,战术要求多样化。规避是一条路,反制也是一条路,不能用前者来否定后者,反之亦然。我们常批评美国的"零和思维",自己不能在战术上犯了非此即彼的毛病。

不反制会发生什么事?很简单,会被世界各国视为软弱,被人民看成"不作为"。尽管这种直观感受不尽然正确,但谁真有兴致去琢磨"只争千秋"的大迂回思维呢?

而要证明规避战术是对的,恐怕要经过好几年。这期间因被视为"软弱"而遭各方"软土深掘"的损失,加上人民对政府信心的流失,真能让形势逆转吗?或是,只会增加更多隐患?

如果中方希望拉拢进自己"生态圈"的国家认为中国软弱,总是屈服于美方的霸凌,我们又如何期待这些国家加入中国队?

据此,有三个思维陷阱需要警惕:

盲点一:既然对手是错的,为何我也要犯同样的错误?因此针锋相对的反制不是好办法。

这在逻辑上似乎说得通,但在现实上不通。现实是,唯有让对手认知自己是错的,双方才能回到正确的轨道。而方法就是以眼还眼,对手有痛感,方能判断对错。

更重要的是,按美国的政治体制,给它未来才见真章的"长痛"其实是无感的,因为它会换届。如果下一届政府才会感到痛,这一届政府又怎么会在意?换言之,中方的战术务求短期有效,争取让这一届美国政府就要有痛感。

"不争朝夕,只争千秋"这话并不适用于当前的中美博弈,"既争千秋,又争朝夕"才符合现实。因为中方的政治与政策有连续性,美方不见得有,而后者大可借此累积"朝夕之胜"以达成"千秋之胜"。只要美方确保朝夕之胜能最大程度迟滞中方的千秋大业,就够满足它的千秋梦了。毕竟,一届政府最长也就8年,8年即千秋。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