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演员郝蕾在《让我来唱》直播镜头前,用表演课上的术语点评歌手时,她可能没想到,这句"香奈儿眼里有全世界"的专业评价,竟在评委席炸开了锅。
"推荐官评审很不专业!他们拿表演来评歌唱比赛,非常不专业,尤其是郝蕾老师!"水木年华成员卢庚戌突然提出质疑。
现场空气瞬间凝固,摄像机立刻推近郝蕾的面部特写--她先是一愣,随即转身直视对方:"难道歌唱比赛不是一种表演吗?难道歌唱不是表演的一类吗?卢老师?"一连三问直接让现场气氛到顶。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陈果和香奈儿合作了首《进行式》,六个推荐官意见不一,索性全弃票了,这投票权就落到乐评团头上。水木年华拿到这权力后,卢庚戌先开炮了,指着郝蕾说:"你用表演那套来评音综,这不专业!"后面的情况就是开头所述了。
一边是唱着《一生有你》过来的校园民谣代表,他们心里的音乐;另一边是拿过金马奖、演过《恋爱的犀牛》的郝蕾。
这事到底谁有理?其实三十年前就有人争吵:唱歌到底算不算表演?
站郝蕾这边的,觉得现在看舞台哪能只听声音的?你看那些演唱会,歌手挥挥手、走几步,甚至带着情绪哭了笑了,不都是为了让歌里的情绪更突出吗?就像音乐剧,演员一边唱一边演,少了哪个都不对味。
但水木年华他们这批人,更多的是老一辈:音综就得看唱功啊!音准跑没跑,气够不够长,音色特不特别,这才是真材实料的。他们觉得,演员来评歌手,就像用尺子量体重,根本不对路。
不过如果涉及到假唱的话,倒是两边都没话说。你就算演得再滴水不漏,嘴型对得再准,假唱了,观众照样要你下去。这说明啥?音乐,还得是"真"--这点上,大家倒是心照不宣。
说到跨界评委,这几年综艺里可太多了。黄晓明在《中国梦之声》那会,官方都直说了,他是来"卖萌"的,点评常是"嗯……有点怪,但说不上来";章子怡在《中国最强音》跟罗大佑吵,护着学员跟护崽一样;杨幂在《明日之子》评美颜赛道,一眼就看准毛不易。
你说他们不专业吧,可普通观众看舞台,不就先看"顺不顺眼""打不打动人"吗?演员们最懂这个。但你让他们评"关闭唱法""混声技巧",确实有点强人所难。
说到底,这不是"该不该看表演",而是现在综艺里要的效果。节目组就爱搞这套,一边请专业音乐人撑场子,一边又找演员来制造话题,好像不吵一架就没人看。可选手呢?有时候明明唱得好演得也棒,就因为评委各执一词,平白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