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拥而泣的母女、庄重敬礼的少先队员、低头致意的青年学生、含泪献花的职工……前来吊唁的队伍里,思念满溢。格外引人注目的是许多相互搀扶着前来的耄耋老人--他们大多是曾与黄老共事的研究人员。
81岁的第七一九研究所退休研究员曹志荣说,"我们这一代许多人已经离开人世了,但回顾一生,却没有一人后悔。"曹志荣说。
位于广东汕尾的黄旭华故居
民众亲属也纷纷吊唁
黄旭华故居位于汕尾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田墘街道第二社区三村池仔头巷。记者来到黄旭华故居前,看到不少民众赶来这里,面朝黄老的遗像鞠躬、献花。一束鲜花上插着一张卡片,上书"深潜无声,热血难凉"。
在故居采访时,记者遇到84岁的张陆,他正是黄旭华的外甥。张陆老人深情抚摸着黄旭华的照片,20多张黄旭华的照片铺满了屋内的茶几,"三母舅,大家都舍不得你,赶过来给你献花,多希望你能再睁开眼看看我们。"
在黄旭华故居,84岁外甥张陆深情告慰抚摸黄旭华的照片。
不言"送别"
小女儿哽咽追忆黄旭华
对于中国人来说,黄旭华是"中国核潜艇之父",是为国"深潜"的无名英雄,他的名字,与共和国核潜艇事业紧密相连。但在家人的眼中,黄旭华不仅仅是共和国的脊梁,更是慈爱乐观的父亲、相濡以沫的丈夫、引以为傲的儿子。
在小女儿黄峻的眼中,黄旭华是一个乐观勇敢的人,受他的影响,笑对人生也成为了全家人的信条。
在黄旭华生命的最后时刻,ICU里却传出了阵阵歌声。家人知道,黄旭华一生乐观,每次探视,病房便开起"家庭音乐会",黄峻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妈妈唱了三首歌,爸爸才微微睁眼看了看妈妈。
黄旭华最爱《送别》,但唯独这首歌,成了全家心照不宣的禁忌。"妈妈说不能唱《送别》,因为只要不唱它,爸爸就永远在我们心里。"黄峻说。
在黄峻记忆中,父亲是那种会鼓励孩子,不干预孩子选择的家长,他愿意微笑着倾听家里每一个人的想法。黄峻表示,父亲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对于学习,对于求知,我永远是鼓励你们的,我会尽一切的努力去支持你们。"
虽然极少言爱,黄旭华却用三十年隐姓埋名的背影,教会孩子们何为"以身许国、大爱无声"。离别时刻,黄峻表达了对父亲的爱与思念,"爸爸,我们永远爱您。长亭外,古道边,我们山海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