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贾诩病重在床,临死前告诫子孙切勿站队,26年后全族幸免于难(2)

2025-05-22 17:04  搜狐

建安二年,贾诩便成功说服张绣将兵力驻扎在宛城,并联合荆州牧刘表形成对曹操的强大威胁。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曹操带兵南征,在穰城对张绣进行围困,但因袁绍准备攻打许州,曹操最终选择了退兵。张绣见状,决定追击,而刘表也派兵切断曹军的退路。面对如此局势,贾诩劝阻张绣,不要追击,然而张绣坚持派兵追击,结果如贾诩所言,最终遭遇曹军的强烈反击。

但贾诩并没有气馁,反而在局势变化后,重新鼓励张绣追击曹军,最终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胜利。张绣对此深感疑惑,贾诩耐心解释了其中的道理,显示出他在权谋和战争判断上的非凡才能。贾诩善于观察大局,能在细微的变化中发现敌我双方的弱点,制定出最适合的应对策略,令张绣对其深感敬佩。

在贾诩的劝说下,张绣最终放弃了袁绍的招降,而选择投向曹操。他向张绣阐述了曹操的三大优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势力较弱,善于拉拢盟友;曹操拥有宽广的胸怀,不计前嫌,且具有远大的志向。这番劝说深深打动了张绣,最终使其归降曹操,而贾诩也因此受到了曹操的重用,升任为执金吾,封都亭侯,并后升冀州牧。

随着曹操的权力不断上升,贾诩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彻底打败了袁绍,逐渐稳固了自己的霸主地位。然而,曹操在晚年面临继承问题时,心生疑虑,便找到了贾诩商量。曹操问他应当立谁为嗣,贾诩简洁地答道:"这是大王您的家事。"曹操依然试图探听更多意见,贾诩沉默了片刻,最后提到了袁绍和刘表的失败教训。正是因为这两位前辈在废长立幼时引发了严重的内部分裂,才使得他们的家族最终走向衰落。贾诩的深思熟虑,帮助曹操避免了内乱。

贾诩临终时,依旧叮嘱后代:"切勿站队,才能保全自身。"这是他深知曹操儿子们之间的内斗将为曹氏政权带来巨大隐患的体现。果然,曹丕在位仅二十六年,最终因过度依赖外姓子弟,遭到司马家族的反击,权力逐渐转移,最终三国统一。贾诩的后代遵循他的忠告,未参与站队,最终在历史长河中幸免于难,贾家得以继续繁荣昌盛。

贾诩的这番忠告可谓深刻且有远见。正是他的战略眼光和深思熟虑,才使得贾家安然度过了动荡不安的时代,成为了后来的权贵之家。他深知:"走一步,看十步"的智慧,足以让家族在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