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贾诩病重在床,临死前告诫子孙切勿站队,26年后全族幸免于难

2025-05-22 17:04  搜狐

 77岁贾诩病重在床,临死前告诫子孙切勿站队,26年后全族幸免于难

"切勿站队,才能保全自身。"这是贾诩在临终时对自己子孙的忠告。此言一出,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二十六年后保全了整个贾家。究竟贾诩是谁?他为何要给后代提出如此深刻的警示?而这番话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智慧与深意?

在那个风云变幻、硝烟四起的三国时代,涌现了不少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他们或志在建功立业,或顺应时代的潮流而成名,时势造英雄的同时,英雄也塑造了那个群雄争霸、硝烟弥漫的历史画卷。而在这些风云人物中,贾诩也占有一席之地。虽然诸葛亮以卓越的才智被誉为三国的第一谋士,但若论权谋之术,贾诩可谓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那么,贾诩到底具备何种过人之处?其实,贾诩的名声并非一开始便显赫。他的才华在年轻时并不被广泛认知,只有当地一位叫阎中的名士曾指出,贾诩的智慧与张良、陈平不相上下,是一位不容忽视的人物。早年间,贾诩曾因其品行被选为"孝廉",担任了郎职,但由于身体健康原因,他辞去了官职,回乡途中曾遇到一群氐族叛乱分子。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贾诩毫不慌乱,他巧妙地利用口才和心机,装作与叛军有亲戚关系的样子,以段颎(太尉段公)为名威慑敌人,从而巧妙脱身。贾诩的机智和冷静,使得他能够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凭借一时的应变能力挽救自己的一行人生命,也从中可见他极高的智慧。

随着董卓的到来,贾诩的命运也发生了转变,被提拔为平津都尉。当王允提议刺杀董卓时,李傕与郭汜等人打算逃往陕西,众人争论不休,不知该如何选择。这时,贾诩淡然开口:"杀回长安。"他通常沉默寡言,但话语简练而有力,直指核心,令众人顿时安静下来,纷纷等待他继续发表见解。贾诩没有多做言辞,只是言简意赅地说道:"若大家选择逃跑,朝廷很快便会追查到你们,后果不堪设想;但若选择反击,集结兵力杀回长安,或许还能重新掌控朝政,到时再退也不迟。"这一番话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正是在他的建议下,西凉军最终走向了内乱,而贾诩此时则选择了投奔张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