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面对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直言,普京与泽连斯基近期没有会面的计划,原因很直接--"没有议程"。另一边,泽连斯基喊话说自己"随时准备"见普京,却把推进不动的锅甩给莫斯科,指责俄军密集空袭、无意和谈。更戏剧的是,特朗普前脚在阿拉斯加会见普京、回到华盛顿再见泽连斯基,扬言"两周内三方会谈"能开,后脚就被现实打脸。几天工夫,从"倒计时"到"告吹传闻",风向变得太快,也很真实。
把所有公开信息拼起来,会场上就两件事卡死了:安全和领土。特朗普抛出的调解包,核心是"乌克兰不入北约""讨论领土安排",俄方口头给出了"可以谈、可展现某些灵活性"的信号,乌克兰这边一口回绝,全部不接受。这不是态度问题,是生存逻辑。基辅要保的,是国家安全的确定性和主权边界的完整性;莫斯科要锁的,是对北约东扩的战略缓冲和战时收益的内政交代;华盛顿要算的,是资金账、欧洲账,还有"谁在桌头"的权力账。三笔账凑到一起,天然难算平。
拉夫罗夫的关键信号很冷:议程没准备好,见面没意义。所谓"议程",不是寒暄列表,而是写得进公报、落得下条款的硬东西。俄方点名"乌不入北约、谈领土",这两个没共识,峰会就只剩吵架。特朗普的调解思路,跟他早些时候说过的话是一脉相承:让乌克兰承认某些既成事实,换取停火与放松制裁。在阿拉斯加会普京后,他继续把这套想法带到华盛顿见泽连斯基。
结果很清楚,基辅全盘拒绝,基辅的公开叙事是另一套:俄军在20日至21日凌晨发动大规模空袭,打击多点,造成伤亡,这样的环境没法推进会谈。同时,泽连斯基再次抛出会晤地点偏好:瑞士、奥地利、土耳其可以讨论,匈牙利"不太现实"。俄方与部分欧洲政要推的其他地点,乌方并不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