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石破茂突然举行紧急记者会,宣布辞去自民党总裁职务,这一消息令众人感到意外。就在不久前,他还公开宣称要切实落实日美关税协议,可转瞬之间却选择了卸任。
不过,若仔细推敲石破茂辞职声明中 "不想看到党内出现决定性分裂" 的表述,再结合自民党当下处境,就会发现这场 "政坛地震" 早有迹可循。
去年 10 月众议院选举与今年 7 月参议院选举,自民党遭遇两连败,执政联盟在国会两院均失去多数席位,自 1955 年以来,该党首次陷入这般 "双少数" 困局。
党内要求石破茂担责的声音愈发高涨,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麻生派" 议员等纷纷施压,甚至有 130 多名议员联名要求提前进行新总裁选举。
而石破茂却偏偏在日美关税协议刚落地时宣布辞职,应该不只是 "任务完成" 这么简单,或许这更多是他在党内压力下的无奈告别,他的离去,也将日本政坛推向了更为不确定的方向。
想要弄清楚鹰派有无上台可能,得先梳理清楚石破茂辞职所暴露出的自民党深层问题。表面上看,是选举接连失利致使其下台,但往深处挖掘,这实则是党内派系斗争的集中爆发。
自民党向来靠派系间的平衡维系稳定,石破茂执政期间 "双少数" 局面出现后,原有平衡被打破。
支持石破茂的无派系议员势力变弱,而以高市早苗为代表的 "安倍派" 残余势力、"麻生派" 等老牌派系则开始争抢话语权。
高市早苗去年总裁选举就曾与石破茂竞争,当时虽然落败,但她并未死心。此次借着选举失利的由头,她多次公开批评石破茂 "对华政策太过软弱",还喊出 "要继承安倍先生的修宪遗志" 的口号。这种表态,不仅拉拢到党内保守派,还吸引了众多对现状不满的基层党员。
在当前最受瞩目的候选人里,高市早苗是公认的鹰派代表。她立场鲜明,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还想把自卫队改名为"国防军",并废除宪法第九条,甚至时不时炒作"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敏感言论。
从民调数据来看,她在保守派选民中支持率不低。不久前日本的民调显示,高市早苗和现任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均获得了20%的支持率。
按照日媒的说法,如果仅从自民党来看,小泉进次郎获得的支持最多,高市紧随其后。此外在无特定支持政党的受访者中,小泉也获得了最多的支持。
而就在野党支持者而言,高市获得的支持最多。这意味着国民民主党、参政党等在野党支持者普遍更青睐高市早苗。
关键在于,当下不管谁当选自民党总裁,都得收拾烂摊子,既要和在野党协商,又要应对国内通胀问题,还得落实日美协议。如果高市早苗真的当选,她是否敢不顾经济界反对,强行推行鹰派政策。
要是真这么做,导致企业倒闭、失业率攀升,自民党下次选举只会输得更惨。反过来,她要是选择妥协,又会失去保守派的支持。这样的两难境地,可能使得部分原本支持她的议员产生动摇。
所以说,鹰派上台并非已成定局,只是有机会但也伴随着风险,关键要看其他候选人能不能联合起来对其形成制衡。
不管最终是谁当选,中日关系都已站在了关键节点。从最坏的角度设想,如果鹰派推动修宪扩军,加大在钓鱼岛附近的军事活动力度,甚至与美国一起搞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那中日之间的摩擦必然增多。
经贸方面,要是日本跟随美国出台 "芯片禁令",加大限制对华技术出口,中国必将反制,比如在稀土领域,日本制造业对中国稀土供应依赖度极高,真要闹僵,双方都会遭受损失。
不过从好的方面来看,就算鹰派上台,也并非能为所欲为。日本经济界不会眼睁睁看着中日合作走向破裂,像丰田、索尼等大企业,在中国设有众多工厂且拥有庞大市场,它们肯定会向政府施压。并且在国际事务上,气候问题、能源合作等方面,日本也离不开中国的协作。
目前日本政坛的变动仍未结束,自民党总裁选举下个月才会出结果,在此期间候选人立场可能会发生变化,派系之间的谈判也会有新动态。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华鹰派上台并非板上钉钉,就算其成功上台,也会受到各类因素制约,绝无可能完全走向对抗。
而中日关系的未来,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日本能否摒弃对抗思维,能否客观地看待中国发展。处于十字路口的中日关系,究竟是迈向冲突还是走向合作,未来几个月的日本政局演变,将会给出重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