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开始安排“身后事”,1.4亿俄罗斯人,要托付到这些人手上

2025-09-21 10:48  头条

据联合早报报道,普京亲口透露,当前俄军在俄乌前线的作战人数已超 70 万,所以他下令推出了一系列军属安置措施,必须对军属以及从前线返回的军人予以支持。也正是因此,俄乌局势以及美俄关系又变得紧张起来。就在普京做出上述表态的当天,特朗普直接说了这么两句话。

第一句话,"俄罗斯总统普京真的让我失望"。

第二句话,如果盟友希望美国进一步介入并且对俄施压,结束冲突,就必须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

毫无疑问,特朗普急了,想要快刀斩乱麻。

为啥呢?因为他知道,压阵前线的70万俄军早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们去战场的那一刻,就已经在无形之中签署了"生死状"。

现在普京还专门给军属铺好了后路,这哪是单纯的军事部署?更像是俄罗斯摆出的 "长期作战" 姿态。

就是这个姿态,让特朗普坐不住了,对着欧洲一顿施压,逼人家做决断。

先说说这 70 万俄军的分量。

很多人可能会问,这么多兵力投到前线,真能改变战局?看看俄罗斯国防部接连发出的捷报就知道了,现在哈尔科夫、顿涅茨克那些关键战场,俄军靠着兵力优势,挡下了乌军不少反攻。

以前乌军还能靠局部反攻找找突破口,现在面对 70 万俄军,基本没了机会。

更关键的是,这 70 万兵力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普京老早就签了总统令,要把俄军总数增加了 18 万,总兵力达到 238.913 万。

这么一铺垫,前线才有足够的兵源支撑。

从战略上看,俄罗斯这是从 "防御守势" 转向 "有限进攻",顿巴斯那些核心区域,俄军正靠着密集部署一点点巩固,还顺带掐住了乌军的补给线,慢慢耗掉对方的作战能力。

再看普京给军属的 "定心丸",这步棋走得其实比增兵更关键。

士兵在前线拼命,最担心的不就是家里人吗?普京的措施刚好戳中了这点。

土地方面,直接给军属免费分地,还优先选远东那种资源多的地方,住房和未来发展都有了着落;

钱的方面,专门设了援助基金,牺牲士兵的家属能拿 500 万卢布抚恤金,每月还有不低于当地平均工资的补助;

福利上,军属看病免费、孩子上学优先,部分地区还帮军属找工作、搞技能培训。

前线有士兵知道家里人没问题,打仗才敢放开手脚。

更重要的是,这政策还稳住了俄罗斯国内的民心。

民调显示,政策推出后,支持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民众比例涨了 8 个百分点。

这哪是 "安置军属"?分明是俄罗斯在为长期作战攒 "国内共识"。

可俄罗斯这边越是稳,特朗普那边就越急。

他为啥震怒?说白了,美国的算盘落空了。

本来美国想靠支持乌克兰耗死俄罗斯,可现在 70 万俄军压阵,加上军属政策稳住了后方,俄罗斯的长期作战能力一下子显出来了,美国 "以乌制俄" 的目标根本实现不了。

更别提特朗普还有国内压力。

中期选举在即,他所属的党派已经在质疑,对乌援助花了那么多钱,效果在哪?俄罗斯这一强势,等于直接打了特朗普外交政策的脸。

震怒之后,特朗普就把火撒到了欧洲身上。

他怎么逼欧洲?

那当然是直接放话,"想让美国继续帮着对付俄罗斯,欧洲就得先停了俄罗斯石油!"

私下里还通过外交渠道施压,要求欧洲给乌克兰更多军援,甚至威胁要减少对欧洲的安全保护。

这招其实挺狠的,欧洲本来就卡在 "能源" 和 "安全" 中间两难, 德国总理曾表示,他们得平衡能源安全和对乌支持,美国这要求太难办了。

欧洲的反应也确实分裂。

英国跟美国走得近,此前已经表示要减俄罗斯能源,还追加 20 亿美元援乌。

法国就谨慎多了,说要 "分阶段减进口",还不想跟俄罗斯彻底断了外交联系。

匈牙利那些东欧国家更直接,明着反对停购俄罗斯石油。

匈牙利总理直言,"一停油,我们国内就该闹能源危机了。"

其实欧洲心里清楚,停购俄罗斯石油的代价太大。

国际能源署预测,要是真停了,欧洲通胀率得涨 2-3 个百分点,制造业受冲击不说,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也得往上飙。

可不停吧,又顶不住特朗普的压力,更怕美国减少安全保护。

所以现在的局面很有意思:俄罗斯靠着 "增兵 + 安内" 稳住了阵脚,特朗普靠着 "施压欧洲" 想扳回一局,欧洲却在中间左右为难。

说实话,俄乌战场的胜负,不光看前线士兵的战斗力,更要看美欧能不能拧成一股绳,欧洲能不能扛住能源和安全的双重压力。

虽然不知道现在的局势会朝什么方向发展,但有一点很明确,俄罗斯摆出的 "长期作战" 姿态,已经特朗普对盟友的强硬施压,已经把这场博弈的复杂度拉到了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