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7日,据巴基斯坦《黎明报》报道,沙特王储萨勒曼与到访利雅得的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于17日当天签署了一项共同防御协议(全面军事同盟),根据协议内容,签署协议的任何一方(沙特和巴基斯坦)遭到外敌入侵或军事攻击时,将被视为对协议双方的同时入侵,届时,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将派遣军事力量保卫另一方的国家安全。
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历史性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共同防御协议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巴沙两国当天签署的这项"历史性协议"标志着美国与海合会国家之间的安全-依存关系发生了质变。事实上,这也意味着长期以来依靠美方提供"安全保障"和"战略稳定"的海合会国家已经不再站队美方,因以色列空军空袭卡塔尔首都多哈造成的巨大安全疑虑,导致沙特对美方承诺提供安全保障的可靠性、真实性和长期性深表担忧。
有沙特媒体表示,这次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双边军事同盟协议,实际上是沙特对美方所谓"安全承诺"投下了不信任票,沙特不得不选择寻找其他盟友为其提供新一轮安全保障,中东地区的安全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在中东地区,特别是海合会国家中的"安全威信"正因以色列空袭卡塔尔首都多哈而消耗殆尽。
以色列空军F-35I战斗机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巴沙共同防御协议表明中东与南亚局势正在发生4个深刻变化和新态势:
1、巴基斯坦向沙特提供安全承诺和安全保障防范以色列,海合会协助巴方牵制印度。
相关安全协议表明,沙特与巴基斯坦,乃至于海合会国家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军事合作、安全合作和情报合作将形成制度化安排,巴基斯坦将逐渐成为海合会国家重要的"安全保障者",而相应的,这对以色列和印度在中东地区的态势安全将极为不利。
由于共同防御条约的推进,以色列和印度将不可避免的站在大多数中东国家和海合会的对立面上,印度企图利用自身影响力在中东地区构建对巴基斯坦的围堵战略已经彻底破局,巴基斯坦在向沙特和海合会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也牵制了其战略对手印度。
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赛义德·阿西姆·穆尼尔
2、巴基斯坦向沙特提供"核保护伞",协助沙特实施"核威慑",形成跨越中东地区和南亚地区新的核威慑框架。
沙特官员向英国路透社记者透露,根据共同防御协议,巴基斯坦将有义务向沙特提供"核保护伞",巴基斯坦军队和工程技术人员将深度参与沙特境内的大型战略武器基地和多型远程战略武器实战化部署。
巴基斯坦军方将承接沙特的"战略威慑"和"全面防御"任务,这实际上也意味着沙特乃至海合会将与巴基斯坦形成"核威慑和战略捆绑",这是沙特和海合会对以色列悍然空袭卡塔尔的一个重要回应。
印度总理莫迪
3、美国对海合会国家的战略影响力在直线下降,美国的国家信用正在中东地区不断贬值。
自美国推进"印太战略",准备"有序撤离"中东地区以来,尽管美方在政治、技术、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依旧占据优势地位,但美方已并非唯一能够给沙特提供军事安全支持的国家,美方的各领域影响力正在中东地区快速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长期以来,美方利用其军事优势、技术资源优势、战略影响力、中东驻军和联盟管理能力,要挟中东国家在中方和美方之间选边站队,沙特和海合会等国家在双边关系中长时间处于不对称、不平等状态,这已经引发这些国家的强烈不满,而美方纵容、默许和放任以色列对海合会国家实施空袭,成为沙特"向东看"的战略转折点,海合会国家终于开始痛定思痛,选择与其他国家合作。
沙特王储萨勒曼
4、巴基斯坦军事力量将得到空前提高,沙特将试图寻求来自中方的安全保障。
在经历印巴空战和以色列空袭卡塔尔等重大事件后,巴基斯坦的军事影响力因为此次共同防御协议被再次提升,外界预计,随着此次沙特与巴基斯坦之间签署的共同防御协议,沙特将向巴基斯坦投入巨资,以此来协助巴基斯坦军力大幅提升。
我们必须看到,沙特和海合会国家作为美方在整个中东地区的重要支撑性战略盟友,不仅对维护美西方在海湾地区利益具有至关重要的核心地位,尤其是在制衡伊朗、控制全球能源出口和占据重要地缘据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美方长期对沙特实施"朝贡外交" "胁迫外交",在能源出口和增减产问题上时常敲打和管控沙特,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对沙特不留一丝余地,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反噬着已经十分脆弱的美沙同盟关系,并且正在大幅削弱美国在海湾地区事务中的主导性地位,为此,沙方和海合会希望在中东地区出现战略真空之前,邀请中方参与海湾地区安全结构的重组和重构,而巴沙共同防御协议将是这一战略布局迈出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