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刚】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5年为界,到2025年正好是80年,我们称之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日本仅称之为"战后80年"。若从1945年往前数80年,则是1865年,恰好是1868年明治维新前3年。
明治维新改变了日本的社会体制,使这个国家从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到1945年以前,日本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需要掠夺周边国家资源,与欧美列强争夺亚洲等地的市场。那时,日本通过对外战争来维护政治体制、实现经济现代化。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等让日本尝到了战争的甜头。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让日本在随后的80年里,失去了通过对外战争获取利益的能力。然而,日本对外战争的意愿并未就此消失。
不过,从1945年以后的80年历史来看,日本不发动对外战争,不仅使日本自身获得了经济增长的成果,也让东亚大多数国家保有了发展的条件。在1945年到1995年的50年里,和平是日本告别战争手段、实现经济增长的根本。但1995年以后的30年,日本经济出现了"失落"的状况。换句话说,前50年的和平让日本获得了发展,但后30年,和平并未让日本持续发展。尤其是与周边国家相比,在经济总量(GDP)上,日本从2010年开始落后于中国;在人均GDP方面,日本评论家大前研一认为"2027年韩国将超过日本,2028年中国台湾也将高于日本"。
既然和平不能给日本带来发展,前首相安倍晋三于2021年12月1日开始宣扬:"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日美(军事)同盟有事"("有事"在日文中沿用中国古代的用法,意为"有战事"),重新寻找参与战争、制造战争的口实。其后,日本媒体大量炒作东海、南海问题,为安倍等政治家的战争准备进行舆论宣传。
在走过80年和平期后,回顾1945年前的80年,战争提升了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造就了欧美式的社会组织形态。虽然日本遭遇了二战的失败,但上一个80年里,战争为日本战后的经济兴起提供了重要条件。一些政治家和不少媒体追忆、怀念二战前的日本,为重新参与及发动战争做了大量准备。现在,日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新战前(新しい戦前)"。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日本"新战前"的社会表现及其目标指向,特别值得关注。
从北村的著述可以看出,"新战前"日本构建的对华包围圈呈现多层次结构:外围是日美合作,中间层为日美澳印联合,近处则挑动菲律宾等国挑衅中国。
在中国纪念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日本一些人不仅没有反省战争给世界造成的严重灾难,反而在悄悄地构想以中国为战争对象的"新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