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翻脸了?特朗普提出的一个要求,让日本举国大怒?日方在最后关头取消去美国!
据报道,东京这边,经济再生担当相、同时也是日本的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正,原定8月28日至30日飞赴华盛顿,给迟迟悬而未决的关税谈判"捅破窗户纸";临登机,行程紧急叫停。源头并不复杂--日媒《日经亚洲》披露,白宫临时加塞一项"总统行政令标签"的硬要求:日本要购买美国大米,而且要把"买米"写进总统行政命令。话没落地,火先点着。日本政府以"干涉日本内政"为由强烈抗议,随后取消访美。
过去两个月,美日拉扯的主轴在两根支柱上来回拧--汽车与农产品。汽车,是日本外向型经济的现金牛;大米,是自民党基本盘的命根子。特朗普政府先是在7月31日与8月6日两道行政令连发,对盟友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又在二季度把对日乘用车关税提高25%,还威胁对日本"许多商品"加征25%普遍关税。后来谈到7月版本的"统一15%关税",看似降温,但至今没有完全落地,正式书面协议未签。日本这边的算盘是,部长级来华盛顿,求个把关税负担的"特别措施"、把汽车关税再往下压一点;美方这边的牌却突然改成"你先把美国大米买了,写进总统行政令"。谈判桌上换剧本,盟友颜面难下,赤泽的机票自然就作废。
为什么一袋米能让日本"举国大怒"?得把这袋米从"商品"拿回"政治"。在日本,稻米是文化、是身份、是政治动员的纽带。自民党长期执政的票仓,深扎在稻作带的小选区,农协、地缘组织与地方媒体构成了稳固的利益网络。放开进口,尤其是"口粮大米",意味着价格体系与配额制度的震荡,最先受伤的是自民党根基里的"稻田与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