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爆料,特朗普计划将于11月10日和叙利亚过渡政权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会面,这是沙拉首次访问白宫。
知情人士称,特朗普政府正在准备往叙利亚大马士革一处空军基地部署兵力,目的是促成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的安全协议。
其实早在今年9月份,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库珀就曾访问叙利亚,和沙拉他们讨论了相关问题。

从9月到11月这两个月的时间,美国国防部一直在加速落实相关计划,包括对基地进行调查、测试跑道等内容。
这已经充分说明,特朗普政府又要重拾中东战略,增兵中东了。
而这对伊朗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因为特朗普密集布局中东,似乎就是在对伊朗编织一张"包围网"。
咱们先看美军在大马士革那处基地的选址,绝非随意之举。
据悉,该基地"位于通往叙利亚南部的门户",而这一区域未来可能按美叙协议划为非军事区。

谁最依赖这条南部通道?答案是伊朗。
长期以来,伊朗正是通过这条路线向黎巴嫩真主党输送武器,而真主党作为伊朗"抵抗轴心"的核心力量,是抗衡以色列的关键棋子。
如今美军把基地建在这里,相当于直接掐住了伊朗的"补给动脉"。
C-130运输机已对跑道完成测试,说明基地很快就能投入使用。届时侦察机、加油机一旦部署,伊朗向黎巴嫩运送任何物资,恐怕都难逃美军监控。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军在中东的整体部署调整。
今年5月就有报道指出,特朗普政府已经将叙利亚北部、东部6个基地的兵力转移至伊拉克,就只保留了哈塞克省和东南沙漠的两处基地。

这两处选址极为讲究。
哈塞克省紧邻伊拉克,东南沙漠靠近约旦,恰好扼守伊叙约三国交界。
再加上6月底,美军将霍尔木兹海峡的海岸警卫队巡逻部队替换为濒海战斗舰。
这种舰艇体积小、航速快,配备专门应对海峡复杂水文的扫雷装备,还能部署无人侦察系统。一边在陆地边境"设卡",一边在海峡要道"布控",美军等于给伊朗的东西两侧都装上了"电子眼"。
特朗普这个时候邀请沙拉访美,更像是为这张"包围网"完成最后收口。
当前沙拉政权最缺的就是外部支持。

特朗普5月访问中东的时候,已经表示将解除对叙部分制裁,这次白宫会晤,很可能以"更多制裁豁免"换取沙拉的配合。
根据媒体披露的内容,叙美已商定"叙利亚保留基地主权,但基地供美军用于后勤与监视",这等于是沙拉默许美军把"监控哨"建在自家门口。
美军要的不只是一个基地,更是借沙拉政权之手,落实叙利亚南部的"非军事区"。
这样以色列就能更放心地针对伊朗,毕竟以前以军空袭伊朗核设施时,还得提防叙利亚暗中传递情报,如今有美军盯住叙南通道,以色列的后顾之忧自然少了许多。

这时候再看特朗普对伊朗的强硬表态,就不仅是口头威胁那么简单了。
他6月声称"伊朗三个核设施被摧毁",这句话暗含两层意思。
一是警告伊朗"你的核心目标在我射程之内",二是为以色列"撑腰"。
去年以伊两度爆发直接冲突,如今有美军在叙利亚、伊拉克的基地作后盾,以色列动手时势必更有底气。
更棘手的是霍尔木兹海峡,这是伊朗的能源命脉,其石油出口全赖这条水道。
美军用濒海战斗舰替换海岸警卫队,名义上是"保障航行安全",实则随时能快速控制海峡,这对靠石油换外汇的伊朗而言,无异于被扼住了"经济咽喉"。

伊朗如今确实陷入两难。
谈判吧,特朗普3月就放话"两个月内达成新核协议",还威胁"谈不成就轰炸",摆明是要逼伊朗单方面让步。
硬抗吧,手中筹码越来越少,真主党的补给线被盯死,也门胡塞面对美军舰难有作为,核设施又暴露在以色列打击范围内。
哈梅内伊虽坚称"伊朗能打脸美国",但现实是,随着美军在大马士革基地落地、沙拉访美协议可能签署,伊朗在中东的活动空间正被步步压缩。
其实特朗普这套组合拳逻辑很清楚:用"制裁豁免"拉拢叙利亚,用"基地部署"封锁伊朗陆路,用"濒海战斗舰"控制海路,再用"军事威胁"施压核谈判。

步步围绕伊朗展开,就等11月10日美叙会晤后,这张包围网是否收得更紧。
对伊朗而言,下一步如何破局,是继续与美国周旋,还是寻求其他盟友破局,不仅关乎自身安全,更将直接影响中东未来的地缘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