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致癌,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只能吃肉呢?王阿姨翻着手机,脸上的忧虑如同一团乌云。
"你在看什么呢?妈妈,你又在瞎看什么呢?"王阿姨的女儿有些恼火,她已经无法忍受母亲总是轻信那些所谓的"养生"文章。
生活里,蔬菜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它们既实惠又营养,深受大众喜爱,然而,近期的流言蜚语却让人们心生恐惧,朋友圈里甚至有文章言之凿凿:"癌症高发,就是因为有些蔬菜含有致癌物质。它们在体内日积月累,时间久了就会变成癌症"。
这个说法如同一阵风般迅速传播开来,甚至有一篇文章标题为《四种蔬菜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致癌清单",别再吃了!》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被贴上致癌标签的蔬菜,真相究竟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谜团。
4种蔬菜已被世卫列入"致癌清单",吃多了会致癌?告诉你答案
1、香椿
有传言称香椿中含有亚硝酸盐这一物质,食用后会有中毒乃至致癌的风险,但事实上,香椿中确实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物质,但含有并不等于致癌。
硝酸盐与亚硝酸盐不仅存在于水和土壤中,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并形成亚硝酸盐,也就是说很多蔬菜都可能存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只是含量多少不同而已。
例如油麦菜、芹菜等蔬菜都可能含有这一成分,因此,大家在食用香椿时建议选择嫩芽,再焯水食用,这样可以去除大部分亚硝酸盐。
2、蕨菜
蕨菜,春日的恩赐,鲜嫩美味,却也暗藏危机,一度被推上致癌的悬崖,叫人疑虑重重,1983年,科学家的一项发现,似乎证实了蕨菜与胃癌、食道癌等恶疾的关联。
然而,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为2B类致癌物,虽对动物有致癌性,但人类可能也难以幸免。
蕨菜中的原蕨苷、黄碱醇类化合物、蕨内酰胺等物质,既滋养了人类的味蕾,又悄然启动了癌症的开关。
原蕨苷经过水解会产生二烯酮类化合物,毒性不容小觑,通过改变DNA等遗传物质,诱发癌症的出现。
然而,我们不能一味地谈"蕨菜致癌"而因噎废食,一切毒性需在剂量与频度的前提下加以探讨。
癌症的形成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原蕨苷仅是其中一种,此外,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也与之密切相关。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的蔬菜系教授黄科提醒我们,蕨菜中的有害物质属于水溶性化合物,只要在食用前用清水反复清洗,就能冲洗掉大部分的有害物质。
经过热炒或沸水漂焯后凉拌着吃,便可安心享受蕨菜的鲜美,总之,吃蕨菜要适量,切勿长期食用,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其潜在的风险。
3、娃娃菜
"娃娃菜含有甲醛"的传言源自于某则新闻调查,有人声称发现有不法商家利用甲醛浸泡娃娃菜以保持其鲜嫩。
然而,此言并不完全属实甲醛,这种化学物质无色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眼睛和鼻子都有明显刺激作用。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甲醛列为致癌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娃娃菜都浸泡过甲醛。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娃娃菜本身并不会致癌,致癌的是甲醛这种化学物质,而且它并不存在于所有娃娃菜中。
有些不法商家可能会使用甲醛来延长蔬菜的保质期,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娃娃菜都受到了污染。
国家已经明确禁止将工业甲醛用于食品加工,如果真的存在使用甲醛的情况,那么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4、红凤菜
红凤菜,其魅力在于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含量高达六十余种以上,这些生物碱具有增强肝功能、抗肿瘤等独特功能。
然而,其中一部分化合物可能给肝脏带来潜在毒性或致癌风险,对此,范志红副教授特别强调,红凤菜中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在高温下容易被分解,因此在食用前一定要经过焯水、高温加热或者爆炒等步骤,以确保安全。
尽管如此,这些处理方法并不能完全去除红凤菜中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因此日常食用时应当控制摄入量,以免过量摄入潜在风险物质。
想要防癌真正应该少吃的食物
上面关于四种蔬菜致癌的说法并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然而,我国作为全球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饮食因素确实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关注健康,以下三种食物确实需要减少摄入。
首先,烧烤食物在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质美拉德反应,而最容易引发这种反应的烹饪方式就是烧烤,特别是在一些自助烧烤店里,食材在高温炉火上长时间加热,会生成大量的致癌物质。
其次,关于酒精饮品,《柳叶刀》等权威医疗杂志的研究表明,"少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一说法并不成立。
事实上,酒精的安全摄入量为零,任何一滴酒精都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酒精被列为一类致癌物,与口腔癌、肝癌等恶性肿瘤密不可分。
酒精饮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发酵和蒸馏环节会产生乙醇,现已证实乙醇能够诱发食道与胃部恶性肿瘤,此外,酒精还会破坏脑部神经,导致中风等严重后果。
再者,深加工食品为了保证保质期和口感,常常会使用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剂,这些化学物质在人体内难以代谢,大量堆积在肝脏和肾脏,容易诱发多种疾病甚至癌症。
此外,深加工食品往往添加了大量的食盐,高盐饮食不仅会引发高血压,还会增加胃癌、胰腺癌、食道癌和肾脏疾病等发病风险。
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少食用深加工食品,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在烹饪过程中减少盐的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