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过剩!今年扎堆报考的哪些专业将会“毕业即失业

2025-07-05 09:05  头条

高校招生组笑容满面承诺"服从调剂保证录取",背后却是将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捆绑销售的陷阱,坑了无数不知情的中等分数考生。

"老师,我孩子分数够不上临床医学,报医学检验技术算医学类吧?以后进医院稳定就行。"
"国际经济与贸易听着多高大上,是不是进外企机会多?"每年高考志愿填报季,这样的咨询挤爆了张雪峰的直播间。而他的回答往往一针见血:"信息差,正在吃掉普通家庭孩子的未来!"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高端"伪朝阳",中低端已崩盘

表面光鲜:号称涉及"半导体、新能源"的朝阳学科,实验室白大褂一穿,看似科技精英。
残酷真相:本科对口就业率不足30%,国家重点实验室内部数据显示,80%毕业生挤在生产质检端,月薪普遍低于6000元。

传统金属材料行业受环保限产冲击,钢铁、化工企业缩减招聘,而新能源电池、半导体芯片等高端领域只向顶尖院校硕士以上学历开放。
更扎心的是,国内材料类专利申请暴增156%,但企业研发投入仅占营收1.3%,产学研严重脱节。某特钢厂HR透露:"招20个本科生,一年后只剩2个,博士?根本招不到!"

二本院校毕业生大量流向金属加工厂三班倒岗位,名校硕士挤破头竞争月薪8000的工艺岗。一位985硕士在求职群吐槽:"面试官直接问能不能接受穿防护服在40℃车间跟产12小时?我读研时做的可是纳米材料啊!"

避坑指南:除非能考上双一流高校且铁心读到博士,否则普通家庭慎碰!可转向微电子、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需求明确专业。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科生的"扎堆修罗场"

家长幻想:穿梭于国际会议厅的外企精英,手握咖啡操控跨国订单。
现实耳光:毕业生超10万/年,行业新增岗位不足3万,二本院校女生转行率超70%。

高校课程停留在90年代贸易理论,跨境电商运营、海外社媒营销等实战技能空白。
AI翻译准确率达95%以上,基础跟单、报关岗位被自动化系统取代。更残酷的是,RCEP区域合作催生的泰语、越南语人才需求,传统英语毕业生根本沾不上边7。

某财经类院校追踪报告显示:45%毕业生涌入房产、信用卡销售;30%在中小外贸企业拿4000元底薪+"提成"(多数月入不超5000);仅不足5%进入头部跨境企业。一位女生自嘲:"实习时每天整理100张发票,老板说这是'熟悉国际贸易单证'。"

避坑指南:除非掌握小语种+数据分析双技能(如辅修Python),否则慎选!文科生可转数字贸易、供应链管理,理科生直接选金融工程。

三、医学检验技术:医院不招、AI在抢的"假医学"

名称陷阱:带"医学"二字迷惑家长,误以为进医院稳了。
残酷数据:三甲医院招聘90%要求医学检验学本科以上,中职/大专生只能争第三方检测机构岗位,真实就业率不足6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普及,医院检验科需求缩减30%。大量样本集中至金域、迪安等巨头检测中心,而这些企业用AI系统替代人工判读,招聘量断崖下跌。
珲春市人民医院2025年检验技师招聘明确标注:"仅招本科及以上,且需持有初级资格证"--这对应届生几乎不可能。

某卫生学校班主任透露:"班上35人,仅3人进社区医院做编外人员,月薪2800;15人去医美机构抽血化验;剩下的转行卖检测仪器……" 更讽刺的是,连仪器公司都要求"医学背景优先",干的却是酒桌陪客户喝到深夜的活。

避坑指南:分数不够临床医学就别硬挤医学门!口腔医学技术、医学影像学更稳妥,或直接选生物医学工程跨界医疗赛道。

四、法学:司考通过率15%,63%毕业生在干销售

精英滤镜:TVB律政剧的西装革履,法庭上滔滔不绝。
红牌预警:全国600所高校开法学,12万毕业生抢3万岗位,2024届本科就业率仅48.7%。AI法律工具已替代40%基础工作,合同审查、案例检索等岗位消失。律所招聘偏好"法考A证+名校+资源背景"三重buff,普通二本生连实习都难求。考公?法院岗位报录比突破200:1,历史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还来跨考抢饭碗。

某政法学院就业报告显示:63%毕业生流向房产中介、教培销售、信用卡催收岗,一位人大法学院毕业生在社交媒体哭诉:"红圈所实习留用失败后,我已投了89份简历,最接近offer的是保险公司理赔岗--面试官说'你吵架应该很厉害'。"

避坑指南:五院四系之外慎报! 想端法律饭碗必须大一起备战法考,否则尽早辅修会计、数据合规等方向。

张雪峰曾痛批:"高校为招生指标牺牲学生前途,冷门专业就该缩减而不是包装推销!"当你的分数在名校冷门和普校热门间摇摆时,记住:华为不会因你是985材料学子就招你造芯片,但双非计算机生可能早被大厂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