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2023年7月1日,乌克兰第110机械化旅在位于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州的古利艾波尔遭遇了俄罗斯精准导弹的猛烈攻击,导致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毁坏。
在当天的讲话中,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确认,旅长谢尔盖·扎哈列维奇上校在袭击中不幸遇难。他的牺牲在军队内部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显示了战斗的惨烈和不可预测性。
根据相关消息,导弹攻击大约在当地时间上午9点钟进行,俄军发射了两枚"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目标直指该旅的指挥所及其附近区域,造成了周边建筑几乎完全毁坏,许多军官和士兵都在这次攻击中遇难或受伤。据说,这次攻击可能导致该旅几乎全军覆没,外界对该旅的作战能力短期内可能失效表示疑虑。虽然乌克兰媒体承认了旅长的死亡和约30名士兵受伤,详细的损失情况却仍未对外公布。
这一轮空袭被普遍解读为俄罗斯方面的报复。据悉,在此事件前一天,俄军第8近卫集团军的代理军长戈里亚奇金上校被乌克兰军队斩首。乌军通过发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准确打击了位于顿涅茨克市的一处俄军指挥所,从而致使戈里亚奇金阵亡。仅仅过了一天,俄军就以类似的方式进行了报复,或许造成了乌军一个整旅的指挥层被一举打掉。
此类迅速而精准的军事行动彰显了俄军在报复策略上的一贯做法。在以往的冲突中,俄方对乌克兰高级将领及重要军事节点的攻击往往带有鲜明的报复性质,且通常在对等敌方被击毙后的短时间内迅速实施。这次行动不仅调度迅速、火力强大,而且明确锁定了对方第一线实战单位的旅长作为打击目标,给人以鲜明的"你干掉了我的将领,我便灭掉你的整旅"的强烈感觉。
从军事指挥结构上看,虽然第8集团军的级别高于乌克兰第110机械化旅,但在实际作战效果和前线指挥控制力方面,扎哈列维奇作为旅长的战术地位往往比戈里亚奇金更加关键。尽管第8集团军的军长在名义上是战区主力军的指挥官,但戈里亚奇金仅是代理职务且久未活跃在前线。而扎哈列维奇则是乌军东线战斗中最为活跃的旅级指挥官之一,过去曾在多个战区担任副旅长及战斗参谋,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出于战术考量,乌方在失去该旅旅长的情况下,其指挥体系或将暂时瘫痪,这将显著削弱乌军在该区域的防御协调和反击能力。此次人员损失所带来的影响远超于死亡人数,意味着在战争的整体框架中,乌克兰面临着更大的战略困境。
这轮互相斩杀高级军官的行动,揭示了俄乌战场上战争逻辑的新变化:战争的性质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消耗对方,而是更应该摧毁敌方的指挥"脑袋"。掌握战争节奏、能够斩杀敌方将领的一方,往往会占据一定的主动权。由乌军斩首俄军长,再到俄军反击打掉一个旅的指挥链,彼此之间的报复节奏彰显了技术层面精准打击能力的运用,并将政治和心理战的要素结合在一起。
这场冲突的动态显示出,俄乌战争正在从简单的阵地争夺升级为对对方指挥系统的削弱,透过此现象,双方逐渐意识到不再是单纯的拼人力与火力。未来,从指挥官的打击到摧毁前线作战单位的战术很可能成为常态。至于为何在此时启动这一系列的行动,或许与中东的12日战争以及以色列对伊朗采取的手段有些许关联,这些都会为长期处于战争中的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提供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