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英国苏格兰举行非正式会晤。新华社发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指出,美欧协议与特朗普政府以关税"勒索"日本等国的做法如出一辙。他强调,这不是互利共赢的贸易合作,而是单方面让步,从整体来看并不利于欧洲本土就业和发展。
前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也认为,欧盟与美国达成的关税协议"从政治角度来看,极为糟糕",给外界传递出一种"欧洲软弱、屈从于特朗普压力"的信号。有分析认为,由于欧洲的防务安全数十年来严重依赖美国,欧盟不得不提供能够取悦美方的贸易条款。
执行层面的争议令矛盾进一步凸显。南都记者梳理发现,最新的关税清单显示,美国对日本的实际税率仍高于协议约定。
据了解,美国即将生效的关税公告与美日协议约定的"总税率15%"不符,实际按"叠加税率"征收,将使日本面临更高关税。对此,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美方没有落实此前达成的协议内容并"强烈要求美方立即采取措施修正总统行政令"。
目前,欧美相关正式条款仍在制定中,双方尚未就何时就贸易协议达成联合声明达成共识。当地时间8月5日,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奥洛夫·吉尔表示,欧盟决定暂停此前于上月24日通过决议的对美关税反制措施,但另有欧盟高级官员表示,欧盟仍保留重启该措施的选项。
关税大棒重锤美国本土
"这就像朝着全球经济的车轮上扔沙子,只会让每个人都变得更糟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表示。
从1930年到2025年,美国又一次将自己推到了高关税的历史高位。只是这一次,买单的是美国本土的企业与消费者。
表面上看,关税的矛头直指外国出口商,而第一波冲击的"重锤"却砸在了美国本土--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市场信心遭受重创,部分企业不得不削减投资计划、推迟招聘进程,消费者也终究难逃为这项政策"买单"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