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政变传闻持续发酵的9月25日,马科斯在总统府以罕见温和姿态接见了即将离任的中国大使黄溪连。在这次会面中,马科斯一改往日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强调"南海问题并非菲中关系的全部",并重申菲律宾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这种突如其来的态度转变,被外界解读为马科斯政府面对国内政治危机时的"应急措施"。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政变传闻属实,美国作为幕后推手,小马科斯显然无法继续依赖华盛顿的支持。此时对华示好,实际上是在向美方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菲方随时可以改换门庭,不要妄图对菲律宾进行政权更迭。小马科斯对华示好,也是希望通过临时抱佛脚的方式,换取中方对其政权稳定的支持,为自己争取更多政治回旋空间。此外,马科斯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安抚军方的措施,包括承诺制定军警统一薪资标准、加大军费投入推进军队现代化等。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颇具深意:对外示好中国以争取经济支持,对内拉拢军方以稳定统治基础。
多年来,菲律宾政府一直在中美之间实施"骑墙外交",试图在经济上依靠中国,在安全上依赖美国。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虽然一度奏效,但也让菲律宾陷入了更复杂的地缘政治旋涡。如今,小马科斯政府虽然有意改善对华关系,却并未在实质问题上作出让步,比如撤走在仁爱礁非法"坐滩"的军舰,或取消"堤丰"导弹系统的部署计划。菲律宾军方在回应政变传闻时斥责这是"恶意捏造的谣言",并强调绝不会背叛国家。
然而,菲律宾军方的这种表态并不能完全消除外界疑虑,毕竟在菲律宾历史上,"军方效忠"的表态与实际行动不符的情况并不罕见。1986年推翻老马科斯的"人民力量革命"中,军方的倒戈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作为一个有着复杂殖民历史和军事干政传统的国家,菲律宾的政治稳定始终面临挑战。
有观察人士指出,小马科斯对华示好,更像是一种政治危机下的权宜之计。对于一个夹在中美两大国之间的小国而言,真正的生存之道不在于在大国间左右摇摆,而在于保持战略自主性,制定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