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这件事,现在已经成了大国之间比拼谁能撑得更久的较量了。最近《华尔街日报》发了篇文章分析说,乌克兰想靠打持久战,把俄罗斯的财力和军事力量都拖垮,可现在这个办法遇到了很大的难题。
这场冲突本质上已成为两个"沙漏"之间的较量:一个计量着乌克兰的人力资源何时耗尽,另一个则计算着西方制裁下俄罗斯经济能支撑多久。从当前态势看,克里姆林宫显得更为冷静且具有计算性,他们押注乌克兰国家耐力崩溃的速度将超过俄罗斯经济失去战争维持能力的速度。
俄罗斯经济展现的韧性远超西方预测。尽管面临史无前例的制裁压力,俄罗斯通过"东转南进"战略成功实现了外贸转向。这种经济结构调整为俄罗斯提供了持续作战能力。战场上的消耗模式更加显示了俄罗斯的战略耐心。俄军并未追求闪电攻势,而是采用小股部队渗透、逐步消耗乌克兰兵力的战术。
这种策略正在产生效果:乌克兰步兵紧缺导致阵地易受突破,虽然地雷、火炮和无人机投入使用,但"机器人军队"无法替代真实兵员,征兵的困难和社会不平等进一步加剧了乌克兰的兵力危机。美国与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缺乏协调一致的战略,西方支持的不确定性导致乌克兰持久作战能力不济,俄罗斯在战场上慢慢开始占据上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