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空军将两架编号004、005的F-15EX战斗机部署至日本冲绳嘉手纳基地,参加"坚决力量太平洋2025"演习。这是F-15EX的首次海外行动,美媒直言其目标直指中国歼-16,试图用这款"全球最强四代半战机"扭转西太空中力量的失衡态势。
借助雷神公司最新的APG-82(V)X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强大底气,F-15EX的战机也能真正的成为一款"全天候的空天巨兽"。
基于对比了传统的砷化镓的组件的基础上,借助了目前最新的氮化镓(GaN)技术的核心的高新技术的支持,功率的密度的提升达到了5-10倍的甚至更高的效率,极大的扩大了了雷达的探测距离。
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它拥有"低截获概率"的特性,能通过频率的跳变以及宽频谱的操作方式,来降低被敌方侦察到的风险,如此一来,便可在远距离交战时占据有利先机。
美军提出,新研发的雷达必须得跳出传统X波段的条条框框,这样好躲开对手经常用来监测的那些频段,说白了,这一设计就是冲着现代电子战环境里怎么活下去、怎么站稳脚跟去的。
但仅凭借了雷达的性能的不断的提升就能将空战的胜负彻底的颠覆却还为时过早,空战的胜负还取决于很多多种因素。
但就近距离的空对空战歼-16的最新批次也已换装了更先进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的雷达,其探测距离相较于砷化镓的雷达就提升了40%更上一层楼,同时也配备了射程达300公里的霹雳-17超远程的空空导弹。
这样一来F-15EX就很可能在对方的雷达面前就先暴露了自己的形迹,同时其与歼-20的组网作战模式的进一步的推广也就进一步的将非隐身的战机的生存的空间都给压缩了。
F-15EX的另一优势在于其13.4吨的载弹量和22个挂点,可同时搭载"杰达姆"卫星制导炸弹和"哈姆"反辐射导弹,多任务能力突出。
但歼-16的最大载弹量也达12吨级,且凭借完全国产化的供应链,已实现年均120架的高速生产,而F-15EX当前年产能仅12架,美军想用48架规模替换老旧的F-15C/D仍需4年时间,这种产能差距使得F-15EX在西太的部署更偏向象征性试探,而非实质性威慑。
通过与EPAWS的有机融合,F-15EX的生存能力在高的威胁环境下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依托于对歼-16D的深度升级,解放军不仅能更高的搭配歼-20的空天精灵的高空高空的制空优势,甚至能通过歼-16D的高低搭配体系更能对"爱国者"等中程的高低空的防空雷达系统造成更大的威胁,从而有效的将其所在的区域的防空能力基本的打的空虚。
可见美军的F-35与F-15EX的数据链的兼容性至今都还未能真正的彻底的解决了,其两者之间的联合作战的效能也就大打了折扣,可见F-15EX的最大飞行高度仅1.8万米而歼-16等战机就能轻松的突破2万米,在近代的超视距空战中这就可能成为致命的短板。
F-15EX的部署暴露了美军在亚太的战略困境:F-22因航程短、维护困难难以常驻前沿,F-35又受限于隐身涂层脆弱和超音速飞行限制,无法有效应对歼-16,美军被迫重启四代半战机生产线,本质是对五代机数量不足与性能短板的补救。
但现代空战早已超越单一装备比拼,而是体系对抗的较量,当F-15EX还在为解决"有无问题"奔波时,歼-16已在东海创下单日出动58架的纪录,展现出恐怖的快速反应能力。
F-15EX的逐步加装与五代机的协同打击将成为未来西太空域的博弈的关键所在同时,但美军能否突破F-15EX的产能的"魔咒"就成为了其能否真正的在西太空域占据主动权的关键。
而目前嘉手纳基地的F-15EX就要面临着中国东海方向24小时的"歼-16"机群的"看守",更远处的若隐若现的"歼-20"的"阴影"也已悄然出现在了日本的防空警戒的视野中。
这场跨越空间的较量,说到底还是两国军事工业体系之间深层次差异的一个写照:中国呢,用的是"小步快走、持续迭代"的发展路子,而美国那边,却不小心掉进了"追求一步登天"的技术怪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