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中央工厂+门店现制"的混合模式,恰好处于政策灰色地带--其宣称的"现场制作"是否包含中央厨房预处理的半成品?消费者能否通过标识明确区分"现做"与"复热"?
去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中提到,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可现实是,主动标注的商家寥寥无几。
据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预计未来3-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以20%左右的高增长率逐年上升,在2026年达10720亿,预制菜渗透率预计在2030年将增至15%-20%。数据显示,我国预制菜行业大的需求来自餐饮行业,有85%以上的预制菜产品销售至B端。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中国预制菜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应用频次也越来越高,目前行业的实际规模可能远高于官方统计的6000亿元。据他判断,当前中国餐饮总体规模约为5.5万亿元,即使按20%的最低比例计算,预制菜市场规模也应超过1.1万亿元。但不管市场占比如何,餐饮企业若使用预制菜,有必要明确告知消费者,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商家若故意隐瞒商品真实情况,甚至通过宣传暗示非预制来误导消费,就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严重时还可能构成消费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