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等结果!"特朗普关税案"迎来关键裁决,若败诉或将收回总统权利,特朗普回应:不去
据央视新闻报道,11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的大理石台阶前挤满了记者和抗议者,这场被特朗普称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庭审终于拉开帷幕。焦点只有一个--总统能否绕过国会,仅凭《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就对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加征10%至50%的关税。更戏剧性的是,三天前还高调宣称"有义务亲临现场"的特朗普突然改口,社交媒体上一句"不去是为了不分散注意力",让这场权力博弈多了几分荒诞色彩。
这场官司的源头要追溯到特朗普第二任期的贸易"闪电战"。他以"贸易逆差失控"和"芬太尼危机"为由宣布国家紧急状态,跳过国会立法程序直接挥舞关税大棒。截至2025年9月,美国企业已为这些争议性关税支付近900亿美元,芝加哥一家儿童玩具公司老板沃尔登伯格的遭遇颇具代表性,今年仅关税就多花1400万美元,是去年的七倍,生产线反复迁移却始终躲不开政策变动的折腾。瑞士百年巧克力厂为保美国市场扛下三分之一关税成本,利润直接归零,佐治亚州咖啡合作社也被迫缴纳130万美元额外税费。这些看似琐碎的商业困境,最终汇成了指向最高法院的诉讼洪流,三家下级法院已先后裁定关税政策非法,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更是以7比4的票数明确指出"IEEPA从未授权征收关税"。

特朗普口中"国家存亡在此一举"的论调,本质是行政权与立法权的正面碰撞。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写得明明白白,征税权专属国会,IEEPA作为1977年出台的紧急状态法,初衷是应对国际危机时的经济管控,从未提及"关税"二字。历史上仅有尼克松曾依据其前身法律临时加征关税,且从未经过最高法院终审裁决。如今特朗普试图将这部紧急状态法变成常态化关税工具,相当于让总统攥住了国会的"钱袋子",这也是12个民主党州长领导的州联合起诉的核心原因--他们认定这是赤裸裸的权力篡夺。更值得玩味的是跨党派的反对声浪,200多名两党议员联名提交法庭之友简报,共和党议员莉萨·穆尔科夫斯基直言"紧急状态不能成为无限扩权的借口",这种超越党派的共识,说明问题已触及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根基。
特朗普突然放弃旁听,与其说是"顾全大局",不如说是精准的政治算计。最高法院6名保守派大法官中3人是他亲手提名,此时亲自站台极易被解读为"施压司法",反而可能激怒摇摆票。共和党盟友约翰·肯尼迪的劝阻并非无的放矢,民主党人直接痛斥其为"赤裸裸的恐吓",这种舆论压力下,退一步反而成了最稳妥的选择。嘴上继续喊着"赢则美国富强,输则沦为三流国家"的狠话,实则把辩护交给律师团队,特朗普这套"嘴硬心软"的操作,暴露了他对判决结果的真实焦虑--这场官司不仅关乎5000亿美元关税收入的去向,更关乎他能否继续将关税作为外交和经济谈判的核心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