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还没停火,又一场战争突然打响,联合国紧急发声,中方表态

2025-07-19 10:13  头条

7月16号下午,以色列空军的F-35战机携带GBU-28"掩体破坏者"钻地弹,精准投向了叙利亚的神经中枢"总统府"、国防部以及"总参谋部"。叙利亚国家通讯社随后证实,袭击造成了1人死亡、18人受伤。

以色列发动空袭的理由是:叙利亚政府军在苏韦达省介入了德鲁兹民兵与贝都因部落的冲突,并实施了针对德鲁兹平民的暴力行为。以色列声称此举旨在保护该国境内15.3万名德鲁兹公民(包括在戈兰高地的2.2万名德鲁兹公民)免受伤害。

其实以色列的战略目的有四个:

一是建立军事缓冲区。叙利亚南部的德鲁兹聚居区与以色列控制的戈兰高地接壤,保护与以色列亲近的德鲁兹群体可以为以色列提供可控的边境缓冲带,降低叙利亚政府军渗透的风险。

二是削弱叙利亚政权的控制力。通过支持叙利亚境内德鲁兹社区的自治倾向,以色列可以间接减弱叙利亚中央政府的控制力,阻碍其战后重建进程中的区域整合。

三是遏制伊朗扩张。以色列把叙利亚政权与伊朗的联盟视为威胁,支持德鲁兹社区可削弱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民兵在叙利亚南部的活动空间。

四是为侵占戈兰高地争夺国际话语权。以色列以"人道主义"名义干预行动,认为此举可以缓解国际社会对其占领戈兰高地的批评压力。

不论以色列发动袭击用的是什么理由,都无疑是对一个主权国家领土的侵犯,是违反联合国宪章宗旨的行为。在7月17号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当有媒体就上述局势提问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叙利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该得到尊重,特别是在当前中东局势持续动荡的情况下,不应采取任何导致局势升级的行动。"

但这次外交部的表态与过去相比有些许不同。在去年12月8日以色列空袭叙利亚大马士革机场时,中国外交部当时表示:"中方一贯主张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国家使用武力侵犯他国主权。我们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避免采取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升级的行动。"对比之后可以发现,这一次中方并没有提出"反对"二字。当然没有说反对不代表就支持,但对外用语有时细微的差别就能体现出很多东西。

今年以来,中国在联合国等公开场合多次提醒叙利亚当局不要跟恐怖组织搞到一起,取消对恐怖分子的任命,甚至直接警告绝不允许恐怖分子披着官方外衣危害他国。但在今年上半年,叙利亚当局重用"东突"头目,甚至授予了师长、准将等高级将领军衔。一共有6名"东突"恐怖组织的头目和核心人物成了叙利亚的高级军事将领。

叙利亚当局当然有自己的外交和内部事务的自主决策权,但在中国关切和反对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等"三股势力"问题上,显然没有做出应有的响应。中国必须以适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不止在叙利亚,其他中东阿拉伯国家或一些地区武装力量中,他们的民众甚至政府官员中也存在一些同情"疆独"分子的情况,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中国还会继续支持中东阿拉伯国家人民正义斗争事业,但这种支持也需要得到他们对中国政府反对"三股势力"的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