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思考16天后决定见中方 还给俄方递请帖

2025-07-19 16:07  头条

韩国正面临一场严峻的经济外交考验。据《朝鲜日报》等韩媒报道,在正在进行的韩美关税谈判中,美方提出了一项令人瞩目的要求:韩国需设立一个规模高达400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专门用于支持韩国企业在美国造船、汽车等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以此作为换取美方关税豁免的条件。

天文数字与战略困境

4000亿美元--这一数字相当于韩国年度财政预算的80%以上,或接近其GDP(约1.8万亿美元)的22%。即使该基金不完全依赖财政拨款,韩国政府也必然是主要出资方,且资金用途被严格限定于美国市场。这实质上是以关税豁免为筹码,对韩国施加的一项单边投资义务,其规模和强制性引发韩国朝野震动。

从经济角度看,此举风险显著。美国制造业面临劳动力成本高企、供应链效率等结构性挑战。在缺乏有效降低美国生产成本的整体策略下,将如此巨额资金定向投入特定产业,其商业回报前景存疑。《朝鲜日报》指出的"筹措资金困境",不仅反映了数额的庞大,更深层地揭示了韩国国内对这项投资潜在经济合理性的普遍担忧,即这更像一笔代价高昂的"政治保险"。

韩国的双轨策略:应对与突围

面对美方前所未有的压力,韩国正采取双轨策略:

1. 审慎应对美方要求:韩国政府需在承受美国关税威胁与支付巨额"准保护费"之间艰难权衡。两者均对韩国经济构成沉重负担。

2. 加速区域合作破局:在此背景下,韩国外长候选人赵显在7月16日的国会听证会上释放明确信号:若获任命,将致力于深化韩美同盟,同时积极推动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早日重启,并为韩朝对话创造条件。此举被广泛解读为韩国总统李在明政府寻求与中国等区域伙伴加强高层对话与经济合作的强烈意愿。

中日韩合作:韩国的经济安全阀

韩国寻求加速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其战略意图清晰:通过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尤其是扩大对华市场准入,来降低对单一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增强应对外部经济胁迫的韧性。 构建一个更紧密、更自由的中日韩自贸区,将为韩国企业提供庞大的替代市场和增长空间。若能成功,将显著缓解美国关税威胁的压力,并为韩国在美韩谈判中争取更有利的地位提供关键筹码。

美国4000亿美元的投资要求,将韩国置于两难境地,也凸显了其经济结构的脆弱性。李在明政府加速推动中日韩高层互动,绝非权宜之计,而是谋求长远经济安全与战略平衡的关键一步。深化与中、日等邻国的务实合作,建立多元、稳定的区域经济依存关系,正成为韩国对冲外部风险、保障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结构性支撑。

在韩国和中国进行接触的同时,李在明还给俄罗斯递去了请帖,想要邀请俄总统普京、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及中方一起出席在韩国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