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会谈余波未平,普京后手暗藏玄机,中俄关系再生变?

2025-02-25 09:11  头条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2月18日美俄沙特会谈后明确表示,北约军队以任何形式出现在乌克兰领土上均"不可接受",并强调这是俄罗斯的"红线"。俄方认为,北约的扩张及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意图直接威胁俄主权安全,即便维和部队以欧盟或本国名义进驻,也无法改变其本质。此前,俄总统普京已多次重申此立场,并成为俄乌和谈的核心前提。

俄外长"拉夫罗夫"

美俄谈判后,美方提议由中国、巴西等非欧洲国家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以监督停火并建立缓冲区。美副总统万斯称,欧洲单独维和"难震慑俄罗斯",而中巴与俄关系较好,或能平衡局势。但分析指出,美国此举实为多重图谋:美方不愿承担维和成本,且战略重心转向亚太,试图让中巴接手"烂摊子";若中巴介入,可能因俄乌摩擦与俄关系受损,破坏中俄战略协作; 长期维和将分散中国资源,延缓其发展步伐,为美遏制战略腾出空间。

中方回应:拒绝假设性问题,重申中立立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2月18日记者会上以"不做评论"四字回应美方提议,强调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立场一贯公正,支持政治解决争端,但绝不卷入冲突漩涡。此前,王毅外长在慕尼黑安全会议呼吁"和平不是某些国家的专利",暗批美俄"小圈子"谈判忽视国际社会。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

欧洲分歧:法英积极,德国谨慎,乌克兰诉求难满足

-法国计划派兵1万,英国支持"监督停火",波兰等十余国响应,总规模或达3万;

- 德国的朔尔茨认为讨论维和细节"为时过早",担忧直接卷入冲突风险;

-乌方泽连斯基要求至少20万维和部队(含美军),但美明确拒派兵,欧洲力不从心。

近期就乌克兰停战问题召开的欧盟会议

有分析称,美俄密谈或推动乌克兰"冻结冲突",俄或控制敖德萨与德左地区,欧洲部队沿第聂伯河划界,形成"分治"局面。然而,俄罗斯坚决反对任何外国驻军,而美国既想抽身又欲维持影响力,导致方案可行性存疑。

美方提议暴露其"既要主导秩序,又不愿买单"的霸权逻辑,而中方的冷静回应凸显独立外交智慧。乌克兰危机的解决,最终仍需回归当事方谈判与大国责任平衡,而非将第三方拖入泥潭。

中方始终认为,乌克兰危机的根本解决应基于尊重各方安全关切和领土主权完整的原则,而非通过外部军事干预。郭嘉昆表示,中国"绝不参与任何可能加剧局势复杂化的行动",这一表态直接否定了美方试图将中国拉入维和行动的提议。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曾呼吁国际社会应共同促进和平,强调"和平不是某些国家的专利",暗批美俄主导的谈判忽视多边协商机制。中方主张,任何和平方案必须充分考虑俄罗斯的安全诉求与乌克兰的主权诉求,而非单方面强加条件。

一图搞清楚欧洲各国

美国提议中国参与维和,其实背后隐含多重意图:一是推卸维和成本与责任,二是通过中俄潜在摩擦削弱两国战略协作,三是消耗中国资源以延缓其发展。中方对此类"战略陷阱"保持清醒认知,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此中方多次强调,联合国安理会应发挥核心作用,任何维和行动需符合国际法、获得冲突各方同意并经安理会授权。当前俄乌双方对北约驻军存在根本分歧,讨论维和为时尚早。

中方的回应既体现了对乌克兰危机的审慎态度,也展现了在大国博弈中的战略定力。通过拒绝假设性议题、重申中立立场,中国避免了被拖入地缘政治泥潭,同时为未来可能的斡旋保留了空间。正如王毅所言,"冲突的解决需要的是理性而非对抗,是对话而非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