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二次上台"满月"之际,在其首个总统任期就已经吃过苦头的美国农民,现在正愈发强烈地感受到,"天坑"剧本不仅重开了,甚至处境可能更艰难了……
《华盛顿邮报》21日报道称,特朗普极具"保护主义"色彩的关税和贸易政策,让在大选中大力支持他的美国农民再次成为众矢之的。美媒特别注意到,在爱荷华州种植大豆和玉米的希尔布伦一家的遭遇--简而言之,他们的经历堪称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据报道,希尔布伦一家都是支持特朗普的选民。特别是这家的女主人苏珊娜·希尔布伦,她尤为赞赏特朗普试图用关税手段胁迫中国大幅增加美国农产品进口的做法。
然而,特朗普上台后冲着全球贸易一顿"王八拳"乱锤后,苏珊娜发现不对劲了:特朗普最近对中国商品征收的新关税,已经让她购买的除草剂的价格大幅上涨;他威胁要对外国钢铝征收关税,也进一步抬高了已经因通货膨胀而上涨的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械的售价。
苏珊娜告诉美媒,以往他们家通常会每隔两三年就将家里的大型联合收割机更换成最新型号,但今年"换不起"了。
"我们替换设备的周期变得更长了。拖拉机、播种机……所有设备都是如此。我们没办法像过去那样频繁地进行升级设备了",她无奈地说道。
希尔布伦一家的情况并非个例。《华盛顿邮报》报道称,美国2024年总统大选时,特朗普一如既往获得了诸多美国农业州的大力支持。这里的许多人都赞同他提出的关税主张,相信加征关税能够促使制造业回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报复那些被美国视为"不公平"竞争的贸易伙伴。但他们现在发现,和8年前如出一辙,美国农民再次站在了"全球贸易战"的风口浪尖上。
美媒借用希尔布伦一家的遭遇直言,即便是再成功的美国农民,面对特朗普引发的多重关税威胁和市场冲击,多精妙的风险管理似乎都"无济于事"。
苏珊娜家的农地和正在修理的农用机械。《华盛顿邮报》
据《华盛顿邮报》介绍,1874年苏珊娜的曾祖父从欧洲的列支敦士登移民来到美国,此后希尔布伦家族便在爱荷华州的这片土地上世代务农。1999年,苏珊娜和丈夫接管了农场。
在特朗普第一届总统任期前的几年里,希尔布伦一家的生意蒸蒸日上,直到特朗普向中国挑起贸易争端,宣布对价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达25%的关税。
很快中国采取了反制措施,于2018年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牛肉、猪肉、小麦、玉米和高粱等进口产品加征25%的关税予以反击,并大幅减少了对美国进口农产品的依赖,转而向巴西、阿根廷、乌克兰和澳大利亚等主要粮食生产国采购。
苏珊娜对中国买家的大豆生意,也就这样"送到"了巴西供应商的手里。根据中国海关去年11月的数据,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份额已经从2016年的40%降至18%,而巴西进口所占的份额从46%增至76%。
今年1月,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发布的最新报告称,在上一轮中美贸易争端中,美国农产品出口损失超过270亿美元,其中257亿美元与中国征收的关税直接相关。为了安抚美国农民,时任特朗普政府只能通过隶属于美国农业部的商品信贷公司(CCC)发放了280亿美元的补贴。
但考虑到特朗普不会在2028年竞选连任,以及CCC资金支出批准正面临更严格的审查,报告作者斯蒂芬·尼科尔森(Stephen Nicholson)当时指出,难以预测特朗普这回是否还会提供类似的补贴,"美国农民这次可能要自己来承担更多的损失"。
不过,补贴与否还不是关键,许多研究都指出,贸易战的长期影响是美国将中国市场的份额"永久拱手于人"。
荷兰合作银行的报告就警告称,中美贸易摩擦的重启将进一步巩固巴西在中国大豆市场的主导地位,其所占份额可能将升至创纪录的80%。这也意味着,美国大豆将几乎被"完全赶出中国市场"。
近十年中国大豆进口情况,橘色代表美国,绿色代表巴西。路透社制图
苏珊娜也不太在乎补贴,她真正绷不住的是:爱荷华州主要向中国供应大豆,向墨西哥供应玉米,全州近90%的钾肥依赖于加拿大。而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这三个国家都被挥舞着 "关税大棒"的特朗普给得罪了个遍。
苏珊娜告诉《华盛顿邮报》,她担心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忽视了农民对美国以外客户的需求,最终可能演变成代价高昂的"出口转内销"。
她说,"我有大量的大豆和玉米需要出口,我不希望我们只着眼于美国。我们得让爱荷华州和美国的大豆农场能赚到钱。因此我们需要这些国际市场,需要保持需求的增长。"
与此同时,美国农民还得承受不断攀升的生产成本。报道称,多年来美国农作物的售价一直徘徊于地位,但种子、肥料、劳动力和设备的成本却在不断上涨。不少美国农民只能靠借贷填补缺口,而现在的利率高达近8%,比三年前大幅上升。
"这就是农业的难点所在。需要花费三四百万美元购买设备,却只能换取微薄的利润。"苏珊娜说,"当你受到关税影响时……突然之间,你的市场就发生变化了。"
她难掩焦虑,"现在一切都难以预料。这就是农场里令人不安的地方。我们不知道大豆和玉米生意未来会怎么样。"
除了关税影响,《华盛顿邮报》还指出,特朗普上任不久后,就在马斯克"能源效率部"的协助下关停了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这使得每年支付给美国农民的约20亿美元的款项面临风险,这笔钱被用于购买运往海外的小麦和豆油等人道主义援助物资。
美国农业部用于帮助农民种植覆盖作物的一笔"气候智能"成本分摊补助金,如今也前景未卜。爱荷华州的农民到现在都还在等待政府拖欠的900万美元。
不过,从苏珊娜的话来看,她似乎仍对特朗普抱有希望,主打一个"川普虐我千百遍,我待川普如初恋"。
她对《华盛顿邮报》表示,她仍然觉得关税或许是打开欧洲、印度和东南亚等地市场所必需的手段,况且特朗普至少也要到四月才会真正决定是否继续升级关税。也有不少与她想法相似的美国农民自我安慰,称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只是一种"精明的谈判策略",而非最终目的。
为了准备春播,苏珊娜正忙着修理拖拉机、播种机和联合收割机。她试图向美媒展现乐观的一面,"很多事情都悬而未决。我想保持乐观。农民都是积极的人。你必须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