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中国“投诚”:过去5年的对抗都是假的,都是演给美国人看的,苏杰生也表态了(2)

2025-07-28 16:56  掌中要闻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7月。特朗普政府威胁对印度商品征收26%的关税,要求印度全面开放农产品市场。这对印度来说是真正的红线--农业占GDP的16%,涉及近6亿人口生计。

美国如此坚持农业条款,很可能是为了给后续与欧盟、日本的谈判树立先例。换句话说,印度成了美国全球贸易博弈的试验田。这种赤裸裸的工具化待遇,终于让莫迪政府意识到:继续扮演美国期待的"遏华盟友",代价可能是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于是就有了苏杰生7月的北京之行。会谈中,他不仅感谢中国,更罕见地表示要"全力支持中国主办上合峰会"。这种表态已经超出了常规外交辞令,近乎一种战略宣示。除此之外,他还表示,印方坚持战略自主,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愿同中方加强在多边领域协调配合,推动建立多极世界。

苏杰生访华后,中印合作以惊人的速度展开。在多边舞台,印度一改往日拖延态度,积极支持中国推动上合组织扩员。

这些变化背后,是一个更大的趋势:全球南方国家正在形成自己的协作网络。当特朗普用"美国优先"冲击多边体系时,中印这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约而同选择了加强合作。正如王毅在会谈中所说,两国都希望"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莫迪(资料图)

印度对华政策的转变,与其说是"投诚",不如说是战略理性的回归。过去五年,印度试图通过表演性对抗从美国获取最大利益;现在,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莫迪政府终于明白:真正威胁印度主权的不是中国的边境巡逻队,而是美国的贸易制裁清单。

这场闹剧的终结或许预示着新时代的开始。当28亿人口的两个文明古国决定"龙象共舞"时,世界格局必将迎来深刻变革。唯一的问题是:还在沉迷于"印太战略"的华盛顿,什么时候才能醒悟过来?

印度政策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印度正面临严峻挑战。新德里方面实际上从未计划真正冒险与中国对抗,其战略意图仅在于"迎合美国对印中对抗的期待"。国际关系学者同时警告称,随着特朗普时期对华强硬政策时代的终结,印度需要审慎调整其外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