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翻旧账,俄乌打了三年半,欧洲差点调停成功,最关键时刻,有4个国家联手搅局
俄乌冲突的硝烟已经弥漫三年半,战场的消耗战看不到尽头,欧洲的耐心和资源却在一点点被掏空。就在这时,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的一番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不仅揭开了欧洲曾无限接近调停成功的往事,更把四个搅局国家推到了聚光灯下--它们不是远在大洋彼岸的势力,而是欧洲内部的波兰,以及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
时间倒回2021年,那时的局势本有另一种可能。默克尔在任时,曾联合法国总统马克龙,想趁着俄罗斯还愿意坐下来谈的机会,通过对话化解乌克兰危机。毕竟当时的欧洲,40%以上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北溪管线输送的不仅是能源,更是欧洲经济稳定的底气。对俄罗斯来说,与欧盟撕破脸意味着失去重要的经济伙伴和市场,谁也不想轻易走到战争那一步。按照默克尔的设想,只要谈下去,战火大概率能被摁住,欧洲的和平至少能再延续几年。
可就在调停方案要推进的最关键节点,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跳了出来,用一场"皈依者狂热"彻底搅黄了一切。这四个国家,要么曾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要么长期处在苏联势力范围里,苏联解体后转头抱紧西方大腿,反俄的劲头比谁都足--就像有些改换门庭的人,为了证明自己对新主子的忠诚,反而会对过去的"旧关系"表现得更激进。
波罗的海三国经济实力薄弱,国防全靠北约撑着,却敢在反俄这件事上冲到最前面,今天驱逐俄罗斯外交官,明天在欧盟内部煽风点火,生怕欧洲和俄罗斯走得太近;波兰更甚,脱离华约后立刻加入北约和欧盟,这些年疯狂买武器,军费占比飙到GDP的4%,比美国还高,手里握着几百辆美制、韩制坦克,一心想当"北约东线领导者",把对抗俄罗斯当成提升自己在欧洲地位的筹码。
这四个国家很清楚,一旦法德和俄罗斯谈成了,它们在欧洲的"反俄急先锋"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被边缘化。于是它们联合起来,在欧盟内部大搞分裂:一边强烈抗议默克尔的调停计划,说这是"对俄罗斯软弱";一边四处散布言论,把与俄罗斯对话污名化成"绥靖",连马克龙尝试劝乌克兰接受谈判窗口,都被它们背后捅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