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非师范专业名校生不如师范专业普校生?
因为教育教学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要学习了解教育法规政策,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懂得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要接受做学生思想工作和站稳讲台,整合各种资源教育学生的各项能力的专业训练。名校非师范毕业生,或许解题能力学习方法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要讲得绝大多数学生听得懂,做得好学生思想工作,能和家长无障碍沟通,基本就是扯淡。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名校教授教不会教自家孩子,因为其没有接受对应学段师范专业的训练,肚子里有货但不能倒出来。
师范专业学生或许不是学霸(排除国家定点的单招师范生),但其接受的几年师范专业训练是极有价值的,来学校即可适应岗位;非师范专业名校生,要想快速进入教师角色,没有三五年功夫是不能适应的。而新教师要想成为一名有经验的老师,就是刚入职三五年。此时,师范专业毕业的新教师,远远将其抛到了后面。名校毕业生的身份,已经成为了噱头,在后面吃灰。
中学热衷于招聘名校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反映出了一个危险的信号。
既然名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不如师范专业毕业生,为什么名校热衷于招聘呢?无非是三点,一是学校吃一下学历贬值的红利,二是以为名校生能将学霸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带入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是面子上好看,我们学校有多少清北毕业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