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论坛可以(像香山论坛一样)安排乌克兰人、北约的人和俄罗斯人一块开会,中国真的很棒。"
在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上,英国皇家东西方战略研究所主席易思如此点赞此次论坛。这届汇聚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包括会议代表、观察员、媒体记者等约1800人的盛会,以其开放包容的姿态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了国际安全领域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而且,此次论坛正值我国"九三阅兵"和中美在西班牙展开经贸对话之后,世界各国都在关注此次论坛所将释放出的信号。
为此,观察者网专门连线了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的副高级研究员,曾负责东亚智库网络(NEAT)和中国-东盟智库网络(NACT)秘书处的黎良福先生,谈谈对中美关系以及全球局势的看法。
【对话/观察者网 唐晓甫】
观察者网:在香山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防部长董军表示,绝不允许任何"台独"分裂的图谋得逞。论坛前夕,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同美国国防部长视频通话。董军表示,"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任何'以武助独''以台制华'图谋和干涉都将被挫败。我们始终专注发展自己,坚定捍卫自身正当权益,遏制、威慑、干涉中国是绝对行不通的。"您怎么看中方这个表态?
黎良福:我们都知道,中国已经就台湾问题以及其他关切议题向美国阐明了自身立场。在这些领域,两大超级大国毫无疑问存在分歧。然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这两个超级大国正在保持非常高层级的对话。这是非常重要且受到各方欢迎的,而且这类高层沟通似乎正变得更加常态化。
赫格塞思和董军国防部长近期举行了视频会谈
我们观察到,除了中国国防部长董军与美国国防部长的对话之外,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最近也同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进行了沟通。这种定期的高层交流无疑将促进中美之间的相互理解,这不仅意味着美国能更好地理解对中国立场,也可能可以促进美国最终认可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关切。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样的沟通都将有助于减少中美之间的误判与误解。
我希望之后中美之间的接触能够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不仅将使中美两个超级大国受益,也将惠及世界其他地区。这对于我所来自的东南亚非常重要,中美之间的持续和平与稳定也将极大地惠及这一地区。
观察者网:新加坡长期以来都在举办香格里拉对话会,中美国防部部长之前就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展开了会面。您作为新加坡专家,以您的观察看,中美两军的关系自上次对话之后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黎良福:我观察到,由于双方正以非常高的层级相互接触,中美关系似乎已出现了某种确定性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众所周知,双方已在日内瓦、伦敦、斯德哥尔摩举行了中美贸易会谈,最近一次中美贸易会谈是中国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以及贸易代表格里尔在马德里举行的。
在马德里会议上,双方宣布,更准确地说是美方宣布,已经就TikTok也达成了原则上的临时框架协议,当然这一框架协议仍需两国领导人批准。此外,在双方共同关切的问题上,中美也取得了进展。
我认为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这表明两个超级大国能够通过谈判与磋商来解决彼此分歧。我希望这将来不仅惠及两国,也能为世界其他地区带来更大稳定性。无疑,两个大国之间更高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将有利于世界其他国家彼此开展互利合作。
TikiTok
观察者网:我们看到近期,亚太多个国家出现了政治动荡,包括印尼、泰国、尼泊尔等。此前我们的关注点可能主要是国家之间的热战冲突,但近期这些事件也提醒我们,这种内部动荡也会加剧亚太地区的不稳定。对此,您认为接连出现这些动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该做哪些防患于未然的举措?
黎良福: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防止出现国内动荡:一个是国内层面,另一个是外部层面。就国内层面而言,我认为各国当权政府需要更加关注国内议程。各国选民的期望已经提升,他们会因为外部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而期望政府多做一些事情。
执政当局还需要能够清晰解释其政策,并做出努力和人民保持联系、安抚他们,通过介绍政府拟实施、将为民众带来更多利益的政策让人民对政府有信心。政府也需要更加关注"民生议题",包括生活成本上升、住房、医疗、教育成本上升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应对贫富差距乃至城乡差距。如果政府能够把国内问题处理好,那么他们就能在国际舞台上实现经济发展与推进国际合作的目标。
这也引出了我的第二个观点,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各国坚持推进多边主义非常重要。我知道多边主义是中国全球治理倡议中的核心理念。多边主义,即愿意并希望在某些议题上合作的国家能够走到一起,为实现互利而合作。一旦他们能够通过区域合作获得收益,各国政府就能把这些收益向下传导,切实改善人民的民生。
由此看来,国际层面的合作与国内的繁荣与稳定直接相关。如果各国政府既能平衡国际合作议程又能平衡国内议程,那么他们就会在维护本国的稳定方面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观察者网:另一方面,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也是长期以来各国的关注重点,但美国在这两个地区的调停基本处于失败的状态。这次论坛就有多个分论坛关注局部冲突话题。九三阅兵前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中国提出了"全球治理倡议",在您看来,这一新倡议将如何改变目前的国际秩序,构建新的全球治理体系?
黎良福:"全球治理倡议"包含五项核心原则:"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以及第五项"注重行动导向",即通过具体可见的行动强化以上核心理念。我认为这是一个恰逢其时的倡议。
接下来,我认为重中之重是将这些核心理念操作化、落到实处。比如在加沙,冲突已持续将近两年,当地民众深受其害;如果我们以全球治理倡议中"倡导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应用到巴勒斯坦问题上,就会发现当地人民的生计与福祉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因此,未来各国若能在兼顾其他因素的同时,设法确保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我认为这将成为展示中国全球治理倡议如何付诸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我认为,这将带来积极效果。
类似地,若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能够落实"奉行主权平等"的核心理念,那么结果也将是积极的,并能强化中国在全球治理倡议中所提出的主张。
归根结底,各国都希望拥有一个和平、可预测、稳定的环境以便实现互利合作。举例来说,不久前在马来西亚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期间,东盟-海合会-中国峰会在吉隆坡举行。这一峰会的重点在于,它表明东盟、中国以及海合会正在探索新的方式与平台,为各自企业与政府官员开拓新市场、新机遇,从而通过合作为自身及普通民众创造更多福祉。这将进一步强化多边主义与尊重国际法治的重要性。这些同样是中国全球治理倡议的核心理念。
东盟-海合会-中国峰会
因而,我认为下一步应当将全球治理倡议落实并应用到复杂的现实议题之中;这个倡议的推进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正如建设任何组织都需要持续打磨并注重细节一样,我们也应当重视实现的步骤与细节。
当然,任何宏大的战略愿景都需要落实到实处的举措相配合;只有能够将战略愿景与具体行动相匹配,二者才可以在相互作用中实现强化,然后通过合作真正惠及各个国家。而各国受益之后也能把红利传导给本国公民。如此,全球治理倡议的五项核心原则真正落到实处,并在实践层面得到体现。
观察者网:如果从这个角度再来分析中国的九三阅兵,是否还像西方媒体解读的那样是一种"武力炫耀"?从您了解的情况来看,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如何看待中国在军事、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
黎良福:我来自东南亚,在我看来,东南亚会欢迎一个稳定、繁荣、和平而强大的中国。这不仅将使中国受益,也将惠及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中国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支持多边主义和国际法治,而这些在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尤为重要。
这些核心原则支撑着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凡是认同多边主义和国际法治的国家,都会在此基础上找到加强合作的坚实根基。最重要的是就如何处理问题形成共识,更重要的是从这种合作中获得切实的利益。在这方面,我认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多边主义与尊重国际法治这些核心原则基础上推进合作、并取得有利于民生的成果,仍有很大空间。
简言之,区域或国际层面的合作可以转化为对普通民众和产业的实际正面效果。如果各国政府能够把这件事做好,我有理由相信世界将会更加和平与稳定,而这将会为许多国家带来良好结果。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阅兵中的激光武器 视频截图
观察者网:最后,请您展望一下香山论坛,您希望会谈上,在会议上看到中美或者其他国家的关系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黎良福:我想谈谈中美关系。它极其重要,其所塑造的国际格局和战略框架是其他国家必须应对的。尽管存在不确定性,我认为两国仍在有意识地努力彼此达成一种新的均衡。他们正在尝试逐项解决分歧、将各个议题逐步往前推进。而且从公开信息来看,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进展。
最近,他们似乎就TikTok达成了某种形式的协议,并且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进展。我们希望,随着中美在最高层级开展更多互动。现在中美之间的互动主要局限于两国的国防部门、外交部门以及高级经贸官员。我们现在看到中美的接触正在继续扩大,并预计这种互动给世界和平带来更多积极进展。
最终,我们希望两国最高领导人能够会面。这样两国领导人可以当面确定各自未来的宏观战略方向,并为推进中美合作注入额外动力。我相信尽管在其他领域可能仍存在分歧,但中美仍然可以在双方共同关切的议题上向前推进。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还能在经贸方面达成某种框架性协议,那将是对全世界的利好。这对于我们东南亚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中美的贸易和投资是本地区的小国经济发展的命脉。
在当前高度不确定的时代,我们重视推进多边主义并尊重国际"游戏规则"的努力。我们希望今后在中美关系方面能出现更多积极信号;正如我所说,这种关系为小国的行为设置了宏观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