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关印度迫于美国压力,计划终止俄油进口的消息满天飞的背景下,近日有消息称,印度总理莫迪已确定缺席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东盟峰会,原因是不想和美国总统特朗普见面。原本以为莫迪拒绝会见特朗普只是心里憋屈,没想到他实际上是在憋大招,咋回事呢?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戈亚尔在柏林26日公开表示,新德里不打算屈服于美国在贸易关系领域的压力。

印度高官公开放话,新德里拒绝向美国"下跪'
戈亚尔直言不讳地指出:"尽管美印当前仍然在谈判,但印方拒绝接受任何有严格期限或具有胁迫性质的协议"!另外,戈亚尔还透过媒体隔空叫板特朗普:"被枪指着头时,我们不会签任何贸易协议"。在美方已在释放有关"美印已接近达成协议"消息之际,印方突然展示出"爱签就签,不签拉倒"的强硬姿态,这的确很不正常,原因可能只有一个:美国漫天要价激怒了印度。
也难怪莫迪不想和特朗普见面,因为这老家伙实在太不厚道。他用凭空捏造出来的对印50%关税当筹码,企图通过豁免其中的一部分关税,换取莫迪在进口俄油和开放印度农产品市场等方面做出让步。很明显,如果莫迪就此向美国屈服,不但在进口俄油方面每年产生的约150亿美元的利润可能会因此被剥夺,同时以零关税方式接受美国农产品的涌入,这将对印度数亿农民的生计造成影响。

印度愿以停止进口俄油为代价换取部分关税豁免,无奈美国要价太高
因此,莫迪可以接受终止进口俄油的条件,但在开放农产品市场问题上,他绝对不可能让步,因为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他有可能被印度农民赶下台。当然,特朗普虚空造出来的筹码,后面当然有美国的实力在支撑,也就是他掠夺他国财富的"杀手锏"--制裁大棒。因此,近期有消息称,在特朗普宣布对两家俄能源企业实施"二次制裁"之后,印度的一些炼油厂为避免遭到制裁,纷纷宣布减少甚至终止进口俄油。
当然,进口俄油,表面上看就是印度在对美关系方面的一个"软肋",但在某种条件下也是莫迪跟美国台架还价的筹码。因此,美印贸易协议之所以迟迟难以签署,有可能是莫迪将进口俄油当成一张迫使美国让步的"王牌"。换句话说,如果美国拒绝答应印方的有关条件,印度可能会冒着被美国制裁的风险继续进口俄油。很明显,如果莫迪真这样做,那就是等于反将特朗普一军,将其逼到了左右为难的墙角。

特朗普可能没想到,莫迪会用这种方式反击他
要知道,特朗普想要逼普京就范,在战斧巡航导弹这张牌失效后,他只能通过打击俄经济收入为突破口,让普京因没钱打仗而被迫停战。当然,中国也是俄油最大买家之一,但特朗普不能碰,因此只能选择印度这个"软柿子"下手。在这样的情况下,若印度拒绝美国的要求,这就意味着美西方对俄新一轮制裁企图将再次遭到破产,这是特朗普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这应该也是印度敢于跟特朗普叫板的底气吧!毕竟,特朗普可以虚空捏造关税牌换取印度真金白银的让步,莫迪为何不能冒着油企被制裁的风险,将俄油这张牌当成迫使对方做出让步的筹码呢?尽管打出这张牌的代价有点大,但为了捍卫印度的尊严,更重要的是确保自己政治地位的稳固,莫迪顾不了那么多了。很明显,特朗普可能没有想到过莫迪会以这种"壮士断臂"的方式发起反击,这回该轮到他"闹情绪"不想跟莫迪见面了。

美印斗法的结果,可能让俄罗斯获利
都说特朗普不按常理出牌,现在看来,莫迪的反击手段更狠,他敢于为反击对手而"壮士断臂"的狠劲,估计连特朗普看了都自愧不如。很明显,特朗普这回可以说是碰到硬茬了,他现在可能需要面临一道艰难的选择题,要么向印度做出妥协,打消向印度倾销农产品的企图,但这样一来,中国不买的大豆该卖给谁呢?要么继续在关税问题死扛着,但结果是对俄施压措施因印度"不听话"而沦为一场笑话。
当然,按照特朗普的一贯思维来看,以部分关税豁免来换取印度终止进口俄油,利益的既得者是乌克兰和欧洲,而美国不但要付出减少关税收入还,还有可能会失去让农产品进入印度市场的机会。因此,在美印这场贸易争端中,如果特朗普回过神来,他极有可能会做出普京希望看到的选择,也就是拒绝向印度做出让步,而印度继续购买俄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