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9 月 11 日,俄罗斯北极与南极科学研究所发布通报,世界最大冰山 A23a 再次发生大规模断裂,面积单次缩减近 20%。尽管遭受如此 "重创",其面积目前仍超过 1400 平方公里,在全球冰山家族中,依旧稳坐 "头把交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该研究所冰河水文气象信息中心首席专家波琳娜・索洛休克介绍,最近几周,A23a 可谓 "祸不单行",分离出了四个总面积超 800 平方公里的大型碎块。如今,巨型冰山 A23a 正朝着北方 "漂泊",而部分碎块却反其道而行之,朝着西南方向移动。好在这些冰山和碎块体积足够庞大,船载雷达能够轻松探测到它们的踪迹,暂时不会给船舶航行带来危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溯 A23a 的 "前世今生",它于 1986 年从南极菲尔希纳冰架脱落,诞生之初,其面积达到了令人咋舌的 4170 平方公里。随后,命运似乎跟它开了个玩笑,由于被卡在海床上,A23a 在威德尔海浅滩一 "躺" 就是逾 30 年。直到后来,它才开始沿着南极海岸缓缓漂移,并在 2025 年初抵达南乔治亚岛附近海域,在 1 月至 5 月期间再次经历搁浅,之后又马不停蹄地继续环岛漂移。如今,A23a 位于南乔治亚岛以北 130 公里处,并且极有可能在风和洋流的持续作用下,继续向北移动,同时,崩解的命运或许也将如影随形。
冰山从冰架断裂脱落,本是自然界的一种正常现象。然而,近年来,南极冰架流失冰的速度明显加快,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众多研究表明,人类行为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在其中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海洋温度的上升。相关数据显示,在过去的 30 年中,南极周边海水温度上升了约 0.5 到 1 摄氏度。这看似微小的温度变化,却如同蝴蝶效应一般,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温暖的洋流不断侵蚀着冰山底部,加速了冰山的融化。2025 年《自然》杂志的一篇研究更是明确指出,南大洋变暖不仅加快了冰山融化的速度,还极大地削弱了冰架的稳定性,导致冰山断裂事件愈发频繁。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温度因素,海洋波浪的作用也不可小觑。2024 年,有探险队通过无人机拍摄到震撼一幕:A23a 受到高达 4 米的波浪猛烈撞击。海浪持续不断地冲击冰山基部,使得冰体表面逐渐出现裂缝和塌陷。在这种 "内外夹攻" 的恶劣环境下,A23a 的解体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A23a 的解体,绝非仅仅是一座冰山的 "破碎" 那么简单,它所带来的影响,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
首当其冲的便是海平面上升问题。南极冰架融化,一直以来都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驱动力之一。A23a 虽然只是众多南极冰山之中的一员,但它的解体,无疑是给海平面上升这一严峻问题 "火上浇油"。想象一下,这座重达近一万亿吨的冰山,当其融化后,大量的淡水注入海洋,尽管短期内对海平面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累积效应不容小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早已明确指出,南极冰融化已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数毫米。可别小看这区区几毫米,对于那些地势低洼的沿海城市而言,这极有可能意味着数亿人将面临洪水的威胁。
生态系统同样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南极,作为全球生物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生态系统的稳定对于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冰山崩解后,大量的碎冰涌入海洋,这不仅扰乱了海洋原有的营养循环,影响了浮游生物和鱼类的生存环境,还会进一步波及到企鹅、海豹等高等动物。以南乔治亚岛为例,当 A23a 接近该岛时,岛上的生态一度陷入紧张状态。一旦碎冰阻塞了航道,岛上的科研和旅游活动也将被迫中断。
经济领域也难以独善其身。航运业首当其冲,散落的冰山碎块,如同潜伏在海洋中的 "暗礁",严重威胁着过往船只的安全。为了应对这一风险,航运公司不得不增加保险成本,甚至可能导致贸易中断。而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如果南极冰盖继续以当前的速度崩解,极端天气如热浪、风暴等将会愈发频繁。这不仅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粮食产量下降,进而引发粮食危机,还可能进一步引发社会动荡。
面对 A23a 解体这一警钟,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必须采取行动。个人层面,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是我们每个人力所能及的。选择低碳出行,如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降低碳排放。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能习惯,随手关灯、合理设置空调温度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实则汇聚起来,能为环保事业贡献巨大力量。同时,积极关注环保政策,支持并参与各类环保活动,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社会层面,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刻不容缓。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政府和企业应携手合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投资计划,鼓励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例如,给予可再生能源企业税收优惠、补贴研发费用等,促进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此外,加强极地科学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深入了解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气候变化规律等,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制定更加有效的保护策略。
全球层面,各国需紧密协作,共同践行《巴黎协定》。这一协定旨在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 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 1.5℃以内。各国应根据自身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减排目标,并将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分享绿色发展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气候挑战。
世界最大冰山 A23a 的再次断裂,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又一次强烈警示。如果我们继续对气候变化问题视而不见,那么,南极的 "眼泪",终有一天可能会淹没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为守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