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厢情愿,印度却想明白了,不能搞对华军事竞争”

2025-09-16 12:3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柳白】

美印"玻璃友情"数月来碎了一地,中印关系则继续回暖向好,美国有人开始担忧"拉印制华"战略毁于一旦。

但在美国智库"国防优先"组织亚洲研究主任莱尔·戈德斯坦(Lyle Goldstein)看来,"拉印制华"这法子,从根子上就不对。

他在9月14日发表于《国会山报》的文章中告诫美国政客,以零和思维看待中印关系回暖是错误的。他说,若这两个亚洲大国能搁置分歧、建立更务实的关系,不仅有助于促进全球贸易繁荣,降低核大国冲突风险,也将推动多极世界格局的形成。

戈德斯坦还直言,从自身利益考量,印度不可能卷入中美潜在的冲突,况且中国在所有军事领域都对印度保持显著优势。他表示印度政府若恢复对华合作,定能收获颇丰。

9月1日,印度总理莫迪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 IC Photo

戈德斯坦在文章中称,印度总理莫迪近期的中国之行,理所当然地引起了众多全球战略分析师的关注。

华盛顿的部分人士似乎尤为担忧:毕竟这是莫迪自2018年以来首次访华,此举可能标志着中印有望实现关系修复,而这一进展或会削弱美国多年来的努力,即把印度打造成"制衡中国在亚洲日益增长影响力"的力量。

然而,若以零和思维看待印中关系这一明显的转折,进而将其视为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将犯下重大错误。

戈德斯坦指出,如果中印这两个亚洲大国能搁置分歧回归更务实的双边关系,美国的国家利益反而会得到充分保障。

更广泛的印中贸易联系将促进全球贸易与繁荣,从根本上说,世界也无需再紧张地目睹两个核大国爆发冲突。最重要的是,全球新秩序包括中国和印度这两个独特的力量极,接受新的多极世界符合美国的利益。

戈德斯坦说,中印边境冲突过后,印度政府却采取了强硬措施,限制本国与中国的外交及经济往来。雪上加霜的是,在今年5月的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空军正是使用中国制造的导弹和战机,击败了印度战机。因此,印度政府此次选择对中国采取更温和的态度,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在华盛顿,"印度的军事和外交力量可制衡中国"这一观点一直颇受欢迎,但它终究只是一厢情愿。尽管印度与许多东南亚国家及日本保持着良好关系,但印度介入美中潜在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从始至终都不现实。

卡内基基金会专家阿什利·特利斯曾表示:"华盛顿目前对印度的期望是错位的……对于任何不直接威胁自身安全的美中对抗,新德里绝不会卷入其中。"

巴军在简报会上,引用了社交媒体上流传的阵风残骸画面

印度的国防开支或许再次有所增加,但占GDP的比重还不到2%,由此可见,印度政府似乎并未感受到迫切的危机感。过去十年间,美国军火商通过印度的巨额采购赚取了丰厚利润,但印度军队仍因过度依赖进口武器而举步维艰。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在所有军事领域对印度都将保持显著的优势。"戈德斯坦说,考虑到这一点,印度领导人可能已得出结论:与中国进行军事竞争并无必要。

他称,幸运的是,正如俗语所言,"好的边界造就好的邻居",而喜马拉雅山脉这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正是印中之间一道绝佳的界限,这道坚固的天然屏障往往能缓解双方任何严重的安全担忧。

戈德斯坦强调,事实上,印度若与中国恢复合作,定能收获颇丰,无论是在水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皆是如此。

他总结道,尽管华盛顿的一些现实主义者一直倾向于试图让印度与中国"相互牵制",但这种想法主要源于一种错误认知,即认为世界正处于所谓"民主与专制"的二元对立斗争中。相反,华盛顿应当正视现实:其他大国都有自身独特的利益;若要实现和平与稳定,就必须尊重这些利益。

近期美印之间摩擦不断,双边关系陷入低谷。自特朗普4月宣布对贸易伙伴加征关税以来,两国间的贸易谈判始终未达成协议。上个月,特朗普以印度从俄罗斯购买石油为由,宣布将印度输美商品关税税率加至50%。

面对美国步步紧逼,印度领导层频繁发表强硬言论,誓言捍卫本国利益。据印度官员透露,特朗普加征关税后,印度暂停购买美国武器计划。与此同时,莫迪加大了与俄罗斯、中国、巴西等国家互动。

尽管特朗普一度语气软化称美印正在继续谈判,但随后又传出施压盟友对中印加征关税的消息。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萨克斯也曾多次呼吁印度放弃"联美抗华",而是要与中国发展关系。他上月接受《印度斯坦时报》采访时称,事实上,美国政客对印度毫不关心,印度通过与美国结盟对抗中国不会获得任何安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