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本是放松身心、亲近自然、游览名胜的好时机。然而,今年五一期间,
多个景区的拥挤程度着实让人惊叹,那场面,说像超市发鸡蛋都不为过,到底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来聊聊。
清晨6点,不少景区还未开门,入口处已是黑压压一片人群。
有人举着自拍杆踮脚张望,有人抱着孩子在人群中缓慢挪动。
社交媒体上网友晒出的视频里,排队人群从景区大门延伸到马路上,堪比春运火车站。
5月1号早上7点多的龙门石窟排队口,已经聚集了非常多的人,大家都迫不及待想要早点进入景区游览;五月二日的兵马俑,同样是早早排起了等待进场的长队。
进入景区后,情况也没好多少。西安大唐不夜城,本是个充满古韵与浪漫的仿唐步行街,可五一期间,
进去就被三层外三层围住,想拍个照,比抢演唱会门票还难;闻名遐迩的长城,历史悠久、风景壮观,
五一假期人潮涌动,坐高铁去虽然方便,但票特别难抢,徒步攀登更是全程人挤人,想当好汉得做好"排队爬山"的准备 。
再看长沙五一广场,作为长沙的核心地带,五一期间热闹非凡,街头巷尾人潮涌动,美食摊位前排起长队,
热闹程度爆表;上海外滩,黄浦江畔国内外游客聚集,想要在万国建筑前拍张满意的照片,得眼疾脚快,不然根本找不到好角度。
为何会出现如此拥挤的情况呢?一方面,疫情后旅游需求集中释放,报复性出游成为常态;
另一方面,部分游客对热门景区的客流量预估不足,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硬着头皮排队。
当然,景区周边交通疏导不到位、停车场指引标识模糊等问题,也导致自驾车辆拥堵在主干道,进一步加剧了现场混乱。
有人说,假期出游就是花钱买罪受。但挤爆的景区背后,折射的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当看风景变成看人头,当放松身心变成身心俱疲,我们是否该思考旅游体验的质量?
景区在预估客流、优化服务上是否做足了功课?游客在选择目的地时,能否更加理性地错峰出行?
比起打卡式旅游的盲目跟风,或许我们更需要一场有呼吸感的旅行。
景区不妨多些限流预警,游客不妨多些冷门小众的选择。
毕竟风景从不只在热门景点,旅行的意义也从来不是挤进去,而是静下来。大家今年五一出游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