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明明早已遍布全球,为何我国还要使用美国的GPS

2025-07-18 09:53  头条

近年来,全球定位系统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出行还是导航,都需要通过全球定位系统来确定位置和方向。

这个看似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的领域,中国也早已有了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相信很多人都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不陌生,毕竟在去年的一次全球导航大会上,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功实现全球组网

正式迈向全球化时,这个消息可是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可是虽然我们早已有了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却依然离不开美国的GPS,对北斗系统表面上还有些莫名其妙的抵触,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为什么中国要研究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

说到中国研究全球定位系统,还得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说起。在那个时候,全球定位系统并没有像现在这般发达,中国要进行海上远洋航行或者参与国际海上运输的时候,可是非常依赖GPS系统,只有通过GPS系统才能准确地找到航路,确保船只的安全航行。

不过,尽管GPS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们,但我们却被它所束缚,甚至还受到了美国政府的无理打压。在一次海上远洋航行中,一艘名为"银河号"的中国商船被美国政府无理关停了GPS系统,还以船上运输违禁品为借口,对其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停航。

这一事件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全球定位系统对我们的影响,也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研究全球定位系统的重要性。此外,还有一次台海危机爆发的事件,解放军为了震慑台湾,发射了三发导弹,结果却因GPS系统被关闭而失去了联系,这也是我们开始研究全球定位系统的导火索。

所以,中国要研究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并非是没有原因的,而是在这样一系列的事件中,我们认识到了自主研发全球定位系统的重要性,也才有了今天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

"北斗"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对它有所了解,但可能对"北斗"这个名字的由来并不是很清楚。其实,北斗的名字,是源自于我国古代的导航工具--指南针,指南针有"南针"和"北斗"之分,而我国的北斗七星又被誉为"中国的南斗",正是因为有了北斗七星,才使中国的古代航海事业更加发达。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就对全球定位系统进行了研究,直到二十世纪初,我国才正式组建了北斗一号系统,那时的北斗一号系统,只有两颗卫星,而且并不是很成熟,使用的是"有源定位体制",所以在定位精度上远远不如GPS系统。

为了提升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需要进行相当大的改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卫星的时钟系统进行升级,而当时,想要升级时钟系统,就需要用到欧洲的原子时钟技术。

正巧在这个时候,欧洲也正在研发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伽利略系统,而他们无法实现技术的自主可控,只有中国可以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所以中欧两国就展开了合作。

虽然在合作的过程中,欧洲不断地故意为难中国,甚至把中国赶出了项目,但我国却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自主研发原子时钟技术,最终成功攻克了技术难关,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了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至今已经成功发射了三十颗北斗卫星,实现了全球组网。

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什么还没有取代GPS系统?

虽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非常成功了,但是令人感到诧异的是,明明北斗的性能并不比GPS差,却一直无法取代GPS系统,究竟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之所以无法取代GPS系统,并不是因为性能的问题,而是因为市场认知度的问题。在国内的很多智能终端产品中,其实已经开始使用北斗导航系统了,只不过在产品中,北斗系统的名字被修改成了"GPS",而这样的操作也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认为,所谓的"GPS",其实就是指导航系统,而不知道自己所使用的产品到底是使用了GPS还是北斗,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有很多消费者觉得北斗系统并不好用,认为"GPS"才是好用的导航系统。

其要想冲破这一局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北斗系统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同时还需要有大规模的市场宣传,而在这方面,我国也已经有了相应的计划,会通过各种方式向全世界推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的各行各业提供更好的导航服务。

结语

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是科技发展的一部分,同时也与国家的安全息息相关。虽然中国已经拥有了非常成熟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警惕,相反,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人了解北斗系统,支持国产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国家的利益,也才能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走得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