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湖南衡阳衡南县公示8名干部拟任名单,其中35岁的肖某从民政局副局长提名为乡镇长候选人。公开资料显示,他21岁时仅凭高中学历被聘为镇劳动服务站站长,引发网友热议。当地人组部称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但舆论认为现行制度下操作存疑。
这条公示在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有网友仔细看了肖某简历,发现他18岁入职镇劳动服务站,次年调岗,21岁就当上站长,这个职位属于事业编股级干部。现在都要求公务员必须大专以上学历,十年前怎么就能让高中生坐上管理岗?更奇怪的是,他的职务是"聘用"而非任命,这到底是笔误还是真有隐情?
当地人组部工作人员解释说,肖某当年是"以工代干",学历要求没现在严。但翻看政策文件,2010年后多地已明确基层岗位最低学历门槛。肖家人透露,他因家庭贫困高中毕业就外出工作,后来边干边读夜大拿文凭,期间连续三个月没回家,靠努力一步步晋升。
这场争议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现在乡镇岗位招人,连报名都要本科以上,可十年前却能用高中生?就算当时政策宽松,那"聘用"和"任命"到底有什么区别?如果只是名字输入错了,为什么系统里还有那么多类似情况?
舆论场很快分出两派声音。一派人觉得肖某是寒门逆袭典型,靠着拼命工作改变命运,学历不是唯一标准;另一派人质疑选拔程序是否公平,认为特殊时期政策不该成为违规操作借口。更多人则是困惑,为啥现在才公示这么年轻的干部,是不是体制内也有潜规则?
当地部门回应时提到,肖某2016年通过遴选转为公务员,期间学历已提升至本科。但关键点在于他担任站长那五年,到底有没有通过正规考试或评审?如果只是内部提拔,这是否符合当时的选人机制?这些问题到现在都没有明确答案。
这件事意外掀起了一波对基层用人制度的讨论。有人建议公开更多当年的档案材料,用证据说话;也有人说这事过了这么多年没必要深究,重点是现在干部能力够不够。但更多网友在问,如果真像官方说的那样,为什么现在公示时没人指出问题?
县城里不少老公务员私下议论,十年前确实在学历上比较灵活,但要有突出工作表现。肖某连续几年获得先进个人,或许真的能力强。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这种弹性空间现在还能不能存在?
眼下公示期即将结束,但争论远未平息。当地人组部表示会严肃处理举报线索,至于结果如何,只能等最终决定。这场风波或许会慢慢淡去,但它留下的疑问--关于制度执行、人事公正、年轻干部培养--恐怕不会这么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