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地离婚紧张到无号,网友:离婚竟然也可以这么忙

2025-11-05 13:42  头条

"抢个离婚号,比抢顶流演唱会门票还难"。网友的一句吐槽,戳中了许多正在经历婚姻解体之困的人的心声。"最近无可预约时段"的提示,应该不只是一地之困,而是"全国通办"政策落地后,面临的现实难题。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本意是打破户籍壁垒、方便群众办事,如今却因"一号难求",让离婚自由陷入"预约迷局",这无疑偏离了政策设计的初衷。

石龙镇政府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回应,自今年5月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实施以来,东莞离婚登记已取消户籍限制,外市、外省居民均可在此预约办理,这一变化导致号源较之前紧张。针对该情况,其表示,每日早上8时30分为固定放号时间,有需求的市民可重点关注该时段,及时登录系统尝试预约,以提高成功概率。

"号源紧张"看似是客观现实,实则反映出公共服务在应对政策变化时的预见不足与响应迟滞。自今年5月"全国通办"实施以来,东莞离婚登记向非户籍人口敞开大门,外地居民涌入本就在预料之中。需求增长并非突发事件,民政部门理应提前研判、科学调配资源、优化服务流程,而不是等问题暴露后,让群众在系统里"拼手速""碰运气"。

更值得警惕的是,号源紧张正在悄然演变为一种"技术性阻隔"。工作人员建议的"早八点半蹲点抢号""多刷页面捡漏""跨区办理",看似是解决办法,实则是将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代价转嫁给了普通民众。这与"全国通办"所倡导的便民、利民理念背道而驰。

离婚自由,是《民法典》明确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设计初衷,是给可能冲动的夫妻一个缓冲空间,而非在行政程序上再设一道关卡。当"冷静期"异化为"抢号持久战",婚姻关系的解除,不仅没有变得更加理性,反而因程序上的梗阻滋生了新的焦虑与矛盾。

破解"预约难",不能仅靠群众"自力更生",更要靠公共服务主动作为。郑州部分区县通过提前公布号源、保留线下通道等方式缓解矛盾,为东莞等地提供了可行参考。面对需求,民政部门完全可以通过动态放号、增设临时窗口、延长服务时间、等方式提升服务能力,亦可借助大数据预判高峰时段,实现精细化管理。

婚姻登记,是公共服务的一扇窗,它既应见证结合的喜悦,也须尊重分离的抉择。"全国通办"带来的不仅是人流,更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现实考验。唯有真正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优化,才能让号源不再成为权利的"堵点",让每一个人在结束一段关系时,能够保有基本的尊严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