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全民强制交社保”?官方真相来了

2025-08-07 14:26  头条

最近,"9月1日起全员强制交社保"的消息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不少人看到后忧心忡忡,有人担心自己的工资会因此大幅缩水,还有自由职业者害怕以后要被迫参保。别急,今天就来给大家拨开迷雾,还原真相。

这个消息的源头,是最高人民法院在7月31日发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该解释自9月1日起施行 。其中第19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或者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承诺无需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约定或者承诺无效。但这可绝不是所谓的"全员强制交社保"新规。

我国社保体系主要分为职工社保、灵活就业社保和城乡居民社保。职工社保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缴纳,具有强制性;灵活就业社保由个人自愿参保;城乡居民社保同样遵循自愿原则。这次司法解释针对的仅仅是职工社保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不缴社保的情况,和"全员强制"压根不是一回事。

一直以来,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保是《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的法定义务。可现实中,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与员工私下约定不缴社保,将社保费用以补贴形式发给员工,员工为了眼前多拿点工资,也往往同意这种做法。但这种"双赢"背后却隐藏着巨大风险。

从员工角度看,放弃社保意味着失去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多方面的保障。一旦生病住院,高额的医疗费用可能让家庭不堪重负;失业时没有失业保险金维持生活;退休后没有养老金,生活质量难以保证。之前就有新闻报道,某员工为多拿工资自愿放弃社保,后来不幸患重病,高昂的治疗费用让他追悔莫及,只能自掏腰包承担巨额开支。

从企业角度来说,这种做法也是后患无穷。一旦被员工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企业不仅要补缴社保,还可能面临罚款,甚至影响企业信用。比如北京某小型企业,因让员工签"自愿放弃社保协议",被离职员工起诉,最终企业不仅补缴了社保费用,还额外支付了一大笔经济赔偿金,可谓得不偿失。

此次司法解释,就是为了杜绝这种违法现象,将之前司法实践中早已认定"自愿放弃社保协议无效"的做法,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统一裁判尺度 。

所以,大家千万别被"9月1日全员强制交社保"的谣言误导。对于职工而言,缴纳社保是维护自身权益,为未来生活筑牢保障;对企业来说,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是应尽义务,能避免法律风险和纠纷。下次再看到类似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一定要冷静判断,别盲目跟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