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太司令:中国若武力收台,美军或将摧毁中方火箭军和核武库

2025-11-22 09:38  头条

从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开始,美国就想方设法采用各种策略增加他们在亚太地区的优势,不断刷存在感来实现"霸主"目标,或许是仗着自己的军事实力强劲,美国有一个很离谱的行为:通过高官恫吓的方式来让人感到畏惧。

美军新任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基里诺就表示:"若是解放军真的武力收台,那么美国就会摧毁对方的火箭军与核武库。"

美军讲的笑话,只有台当局认真聆听

面对美国的"嘴炮"模式,解放军早都习惯了。

按照目前的状况来看,没有武统主要是有两点考虑:其一是仍然有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应当尽量降低战争风险;其二是解放军仍然需要趁着经济发展时期继续提升军备水平,在武统期间实现速战速决。

对于解放军的决心,美国是最为清楚的,他们国内很多声音都认为不该与大陆发生直接冲突,就算美国具备阻碍解放军解放台湾的能力,代价必然是与解放军打一场不知猴年马月结束的消耗战,这对于美国"制霸全球"的考虑是冲突的。

强大成为一种习惯,他们的眼里就容不得别国的崛起了。

特别是在2016年,美国还想用惯用的航母战斗群方式给解放军施加压力,迫使中方接受"南海仲裁案"的结果,这次解放军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直接出动三大舰队,此次海上对峙让很多国人终身难忘。

对峙的结果就是以美国黯淡离场而结束,这是事实,甚至在此事件之后就连过去的"忠实小弟"菲律宾都改变了战略方向。

按照美国过去在世界各国发动战争的情况来看,若他们有这个实力同解放军开战,战争早就打响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分析不能单纯对比双方军事实力,而是要看战争爆发的地点,一旦靠近大陆,就是解放军占据优势,打沉一艘航母都是美国不愿承受之痛。

东风 -41、东风-31AG、东风-31A等导弹早已整装待发,无形之中改变了美国的策略。

相比于美国常用的核威慑手段,中方在拥核之后一直奉行有限核威慑理念,如果不是出现了特别紧急的情况,绝对不会通过核武器向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施加压力。

嘴上虽然不说,并不代表危险情况出现之后不会使用核武器。

美国各界对这点的认识也是很清晰的,只要意识到了这一点,美国就不会轻易对火箭军和核武库发动袭击,他们很清楚这样做的后果,因此,阿基里诺口中的说法,就是说给台当局听的。

过去很多年,台湾地区民进党当局都在采用各种方式努力讨好美国,通过购买武器、进口各类洋垃圾的方式向美国交"保护费",当局政客们也从一次次的解放军军演中感受到武统爆发的可能性,他们很着急,迫切需要来自美国的承诺。

美国也没法承诺,承诺是需要兑现的,否则影响的就是他们的国际信誉,全球范围内还有那么多"小弟"在等待着美国"大哥"的提携,若是连"收钱办事"都做不到,这个"大哥"还要怎么当呢?

此外,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间就在奥巴马"战略再平衡"的基础上提出了"印太战略",台湾地区以独特的地缘政治属性,被纳入"印太战略"也属实是一种必然。

蔡当局还以"官方"的形式讨论和确认"印太战略合作",当时在她的眼里,那是摆脱"执政困局"的契机。

在"抗拒统一"的道路上,蔡英文能想到的只有美国和日本的帮助,美国人打"台湾牌"也会让台湾地区的政客、民众认为自己只是棋子,但蔡当局的积极呼应和主动贡献,则在表达:台湾地区不仅有"棋子"的价值,还能和美国成为"伙伴"。

只有"深入绑定",民进党当局才会安心,认为美国不会轻易放弃。

哪怕从战争爆发的角度,蔡当局的想法都非常搞笑,她觉得只要把台湾地区雕刻成"永不沉没的航母",美国就能得到监视东海、台海、南海的情报。

为了能配合美国的行动,蔡当局时期就闹腾起来了。

台当局外事部门"亚太司"专门设立了"印太科",用以加强同印度、澳大利亚与新加坡的关系;为了策应美国的"多海联动",台当局马上提出了错误的南海主张。

战争还没有打响时,台当局对美国的配合主要体现在贸易层面。

"自由开放"的贸易是"印太战略"的重要内容,西方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印太战略"则是孤立大陆的支柱,美国在围堵大陆的层面,确实需要台当局的密切配合。

可就算台当局怎么胳膊肘往外,都无法逃避"棋子"的命运。

特朗普推行的种种政策都旨在说明:无论蔡当局如何上蹿下跳,都改变不了任何事,美国不仅要考虑"盟友"的实力,还得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巨大压力。

无论是美国还是台湾地区,他们都在小心试探,尽管嘴上凶得不行,实际上却不敢轻举妄动。

结合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基里诺说的话,就能看出端倪了。

"画饼大王"

既然要搞清楚"印太司令部"究竟是个追求什么的存在,就得搞清楚美国的"印太战略"。

特朗普提出"印太战略"的时候,美印双方联手制衡中国的意图就是不谋而合的。

从政治层面上看,特朗普是个"商人政客",做生意最怕的就是竞争对手,他的执政理念始终保持着"美国优先",把崛起中的中国视为最大竞争对手,认为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将会严重威胁到美国的政治、经济利益。

而印度和中国本就有着边界纠纷,莫迪政府第一任期同样提出了要建立"强大、独立和自信的印度",想要依靠美国的帮助在印度洋地区占据绝对的主导权,并视其为体现地区大国意志、实现大国梦想的重要工具。

此前的2018年,印度与美国首次防长与外长"2+2"对话在新德里举行,双方推动了军事装备之间的通信联通;第二年的对话则在此基础上明确和深化了军事合作,双方承诺的三军联合军演也顺利进行。

美国还放宽了出口F-16战机的条件,并指出:出口F-16战机能够有效提升印度的军事能力,利于南亚地区稳定和亚太实力平衡。

印度人眼里,这是一次宝贵的机会。

美国从2020年开始就希望把在华企业撤资回国,通过转移产业链的方式促进资本回流,印度立即提出优惠税率措施来吸引美国企业去投资建厂,他们的人口优势已经非常明显了。

无论是基于国家利益还是战略意图的合作,他们的融合与合作都是在应对中国崛起,再加上盘踞在周围的澳大利亚、日本,一切都在说明:美国似乎正在谋求一个能够实现围堵中国的"亚洲版北约"。

首先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就是威胁了中国的海疆安全。

而美国又套着"印太战略"去干涉中国内政,妄图把台湾地区塑造为"印太战略"的重要支点,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向台当局输送武器,想要把台湾地区的防务工业和作战能力提升到现代化水平。

另一边,美国也不愿精心编织的一场梦境破碎,只能在"玩火"的时候尽量控制火候,避免真的激怒解放军。

对待台当局,让他们感受到"希望",实则话里话外都是哄骗。

这就导致台当局主动贴近美国的,而且是那种不顾后果的贴近。

美国在2021年宣布向台湾地区售卖100套"鱼叉"导弹系统,总价高达23.7亿美元,不过当年台当局"立法院"没有这套导弹系统的预算,为了不让美国空手而归,他们甚至动用预算调控机制,从"陆军部门"已经通过的火炮、火箭弹等方面预算中"借"来支付给美国军火商。

要知道,"鱼叉"这个系列的导弹出产时间已经超过40年了,还有一大批改良计划,明明没钱,还要买一堆破铜烂铁回来,实在是令人捧腹。

为了让台湾地区放心,美国的"印太司令"总是发表一些强势发言,用一种极为侧面的方式告诉台当局:放心,我们保护你。

2024年3月25日,阿基里诺表示:"大陆目标依然是在2027年之前建立武统能力。"

这背后其实有两层意思:其一是通过塑造"战争紧迫感"为干涉台湾问题寻找借口;其二则是通过渲染"战争紧迫感"的方式让台湾地区尽快武装起来,具体的办法就是找美国人购买武器,掏空家底。

现在,美国已经打算把台积电打包带走了,若是美国真的像自己暗示的那番能够"完全保护",何必要把这样的龙头产业给尽量带回本土呢,也就是说明了台当局有成为弃子的可能。

面对解放军的迅猛发展步伐,阿基里诺的指责声又来了,他表示:"解放军执意提高军事预算,这样的场景让我感到担忧。"

此外,他还说了很多经济方面的事情,妄图证明:中国在经济遇到困境的同时还要花大价钱拉高军事预算。

这就是典型的"美式思维",美国是全球范围内军费开支最高的国家,此外,他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军人,对经济方面的事情并不熟悉,还要通过大放厥词的方式来"证明存在感",就是信口开河。

其根本目的,就是为美国与台当局的勾连、与日本的勾连找借口。

此前他也说过:"最担忧的事情就是台当局军事力量不足。"

所以,在明明知道美国不可能在台海近海地区与解放军直接开战的情况下,他还要信口开河,让民进党当局感受到获得了"承诺",吃上了"大饼",从而更加依赖美国。

若是民进党当局始终不愿回头,那么解放军的武统是必然的。

美国的"印太战略"根本不会得逞,顶多加强对"盟友"的控制,到解放军武统的时候,他们也会自己给自己找理由下台阶,彻底放弃台当局,那些勾连美国的政客,也将会为自己的行为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