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造成巨大冲击,但中国经济的韧性正平息航运公司的担忧。据英国《金融时报》11月6日报道,全球第二大航运公司马士基集团首席执行官文森特·克莱尔表示,中国是"稳定和需求的引擎",有能力提振全球贸易。
克莱尔表示,航运公司相信,即使现有的供应链出现持久性的重组,也需要几十年时间才可能完成。由于消费者需求依然保持强劲,马士基集团已上调了全年盈利预期。
克莱尔告诉《金融时报》:"消费者需求的韧性令人惊讶。我们看到,中国凭借其创新水平以及不断推出的产品,为这种需求提供了强劲动力。毫无疑问,中国是我们当前所见的稳定和需求的引擎。"

马士基CEO文森特·克莱尔 IC photo
特朗普将美国的关税提高到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试图促进制造业回流美国,让企业在美国境内生产商品。然而,这一举措扰乱了全球贸易,引发各界对贸易和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
马士基集团承担了全球五分之一的海运货物运输,一直被视为全球贸易的风向标。自特朗普公布其关税政策以来,这家丹麦航运巨头已上调全年货运量预期。11月6日,马士基表示,预计今年全球集装箱运输量将同比增长4%,高于先前预测的2%至4%的区间。
马士基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也超出分析师的预期。财报显示,该集团第三季度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同比下降44%,至26.9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测的25.8亿美元。营收同比下降10%至142亿美元,高于预期的138亿美元。
目前,马士基预计公司今年的EBITDA在90亿至95亿美元之间,较先前预期的80亿至95亿美元上调了下限。马士基表示,尽管美国的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产生了抑制作用,但集装箱需求依然强劲,尤其得益于来自中国的集装箱运量增加,尽管航运费用有所下滑。
克莱尔承认,由于竞争对手引进了新船,今年第四季度的航运费用可能进一步下滑。但他指出,特朗普斡旋的加沙和平协议虽然"非常脆弱",却可能转化为"更加积极的事情",使红海航线重新开放。但他强调,现在谈论红海航线何时恢复还"为时过早"。
谈及特朗普试图"重塑全球生产流程",克莱尔表示:"供应链是一个复杂且根深蒂固的系统。如果想重新布局,不是几个季度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供应链在许多商品上高度依赖亚洲,也是花了几十年时间才形成的。"
此外,特朗普反对发展清洁能源,给航运业的绿色转型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对此,克莱尔告诉《金融时报》,马士基所有船舶都能兼容传统燃料和更环保的燃料。但他补充说:"从过渡的角度来看,也就是从为燃料创造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些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部分决策延迟,使整个进程变得更加复杂。"
牛津经济研究院11月6日发布报告称,特朗普出台的关税等政策已影响了全球贸易的流向,中国出口开始转向亚洲和欧洲。报告预计,到2026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可能下降18%。但随着生产在亚洲各地重新布局和区域供应链深化,预计全球集装箱贸易将每年增长2%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