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大学一桩AI滥用丑闻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三名自称香港大学学生的女生在社交平台公开指控,一名法律系男学生未经授权,利用网上免费AI软件,将她们及其他女性的社交媒体照片制作成700多张裸露色情照片,受害女性多达20至30人,其中不乏其同学、老师 。
据悉,事件最早于2025年2月露出端倪,当时有人意外发现该男生电脑中存有大量女性裸露色情照片。面对质问,男生承认使用相识女性在社交平台上的近照作为素材,通过便捷的AI图像生成工具炮制这些不雅图片。这些受害女性与该男生关系复杂,有亲密好友、大学同学,甚至还有小学同学以及中学老师,且所有人都未曾授权其使用个人照片。
事件在网络发酵后,迅速引发轩然大波。7月12日,香港大学对此事作出回应,称已向被投诉的学生发出警告信,并要求其向受影响同学正式道歉。校方表示深切理解受影响学生的担忧,后续将进一步审视事件细节,必要时采取进一步行动,致力于为全体学生营造安全且受尊重的学习环境。
然而,校方目前的处理结果未能平息众怒。受害者们认为,校方最初判定该男生行为未触及《香港大学条例》中纪律委员会可处理的罪行,仅选择将警告信存入其个人学生档案作内部参考,并进行口头惩戒,这样的处罚过于轻纵。校方转发的道歉信仅有60余字,也被指毫无诚意。
在课堂安排上,校方以"受害人遍布各导修组别"为由,未及时调整涉事男生与受害者的上课安排,导致受害者在数周内仍与涉事者共处一室,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直至最后一节导修课前,才邀请两名事主出席其他课节 。
香港大律师陆伟雄从法律专业角度分析指出,即便这些伪造的色情图片未被公开传播,涉事男生的行为仍极有可能触犯《窥淫罪》,最高可面临5年监禁。考虑到其身为法律系学生,以不知情作为抗辩理由,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若证实其使用电脑实施犯罪行为,还可能触犯"有犯罪或不诚实意图而取用电脑"相关法律条款 。
回顾过往,AI技术滥用引发的恶性事件并非个例。2024年北京警方侦破"AI去衣"案,犯罪嫌疑人白某某制作、贩卖近7000张伪造淫秽图片,最终被以"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追究刑事责任;2025年初深圳捣毁的AI换脸敲诈团伙,通过合成不雅照实施诈骗,涉案金额超百万元 。
此次港大事件并非香港高校首次卷入性丑闻风波。2025年2月,香港大学太古堂发生男厕偷拍案;2022年9月,港大利铭泽堂多名本地男生酒后骚扰内地女学生;2020年,岭南大学迎新营被曝"不良游戏",教育大学因"迎新强奸案"成立专责小组审查活动流程 。
面对汹汹舆情,香港大学于7月13日进一步回应,宣布将联合法律学院、学生事务处推出"AI伦理与法律"必修课程,同时设立24小时性骚扰举报热线。教育局局长蔡若莲也表示,将推动全港高校建立"AI技术滥用黑名单",对涉事学生实施跨校联防 。
目前,涉事男生尚未被警方拘捕,但其个人信息已在网络流传。这起事件不仅是校园管理的一次危机,更敲响了AI时代伦理与法律警钟,如何有效规制AI技术应用、保护个人隐私与尊严,亟待全社会共同探索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