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副外长:美伊冲突是“灾难性”的,但俄无义务对伊提供军事援助

2025-04-10 10:59  头条

美国和伊朗剑拔弩张,俄罗斯先说好:一旦开战,跟我无关。

俄罗斯副外长鲁坚科近日表示,如果美国和伊朗爆发冲突,那么这将给地区局势造成"灾难性后果",俄方将尽力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俄罗斯没有义务向伊朗提供军事援助。

鲁坚科强调:"俄罗斯不希望被卷入另一场冲突中。"

【俄罗斯副外长鲁坚科:俄罗斯没有义务向伊朗提供军事援助】

伊朗不是朝鲜,没有跟俄罗斯签军事同盟协议,因此严格来说,俄罗斯的确没有义务给伊朗军事上的撑腰。

但必须要指出的是,3年前俄乌冲突爆发后,伊朗成为少数向俄罗斯输送武器的国家,尤其是给俄军提供了急需的无人机(当时俄罗斯无人机的产量很低)。伊朗此举也间接导致他们与拜登政府的谈判破裂,伊核协议的重启最终走向破裂。

可以说,至少在前总统莱希执政期间,伊朗的确是对俄罗斯够意思的。而俄罗斯呢?现在美伊还没打呢,就着急跟伊朗撇清关系--要是真开打了,不敢想。

【鲁坚科强调:"俄罗斯不希望被卷入另一场冲突中。"】

实际上早在去年12月阿萨德政府垮台后,俄罗斯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败,挽回面子,便通过媒体、舆论等方式把锅甩给伊朗,暗示"阿萨德政府垮台是伊朗的问题,跟俄无关""俄罗斯在叙利亚打击恐怖分子的任务已经完成"。

今年1月,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访问俄罗斯,与俄方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后来有媒体爆料称,在两国领导人的会晤开始前,普京让佩泽希齐扬在克里姆林宫等了整整一个小时。

视角回到现在。美国和伊朗最近的确搞得非常剑拔弩张,颇有"大战一触即发"的气氛。为了逼伊朗上谈判桌,特朗普亲自给85岁的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写了一封信,威胁对方如果2个月内不达成协议,美国就会动武。

【今年1月,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访问俄罗斯】

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说:"若届时仍谈不拢,伊朗将见识到从未见过的轰炸……"

而就在他说这话的同时,美军4架B-2隐身战略轰炸机飞抵位于南印度洋的迭戈加西亚基地。该基地距离伊朗本土约4000公里,处于B-2的打击范围内,但伊朗的导弹却无法在这个距离上进行反击。

另外,在西太平洋执行完任务的"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也穿过马六甲海峡,驶向中东附近海域。加上本就该地区执行任务的"杜鲁门"号,也就是说,伊朗目前附近有两个美军航母打击群在活动。

当然,华盛顿方面名义上说是为了"打击胡塞武装",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打击胡塞根本就用不到如此兴师动众。

【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穿过马六甲海峡,驶向中东附近海域】

美国和伊朗剑拔弩张,但另一边美俄还在谈:时隔半个月,两国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再次举行会谈,讨论双边关系,乌克兰危机等问题。

此前特朗普和白宫高层已经多次表达对俄方的不满,认为普京政府在"故意拖延时间",而美国正在"失去耐心"--所以俄罗斯这个时候是不可能再破坏谈判气氛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对特朗普的关税战,还是对美伊之间的矛盾,莫斯科一概都是谨慎评论,避免激怒华盛顿。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0月爆发的加沙冲突,俄罗斯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若美国、以色列和伊朗真的在2025年爆发战争,俄罗斯同样会成为受益者。

【若美国、以色列和伊朗真的在2025年爆发战争,俄罗斯同样会成为受益者】

当初巴以战火重燃后,为了支援以色列,拜登政府不得不将大量军事产能分配给以色列,导致乌克兰的军援进度被延后,甚至是部分被取消。对于俄罗斯来说,这也相当间接减少了自己在前线的压力。

后来随着巴以冲突的扩大化,国际原油价格也持续水涨船高,缓解了俄罗斯在财政收入方面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胡塞武装在红海活跃后,亚欧大陆之间运输开始更多依赖陆地运输,途经俄罗斯本土的运输路线在冲突爆发后迎来了恢复的机遇。同时,莫斯科也趁此机会推广自己的北极航线,加速本国的北极战略。

舆论方面,巴以危机的爆发也转移了人们对乌克兰的注意力,在随后几个月中,中东局势取代俄乌冲突,主导了国际新闻的版面。

同样的道理。就在一个月前,外界主要关注的还是白宫的争吵,美俄就乌克兰问题的谈判,但现在绝大部分报道都是跟美国关税有关的消息。

更重要的是,如果美伊爆发冲突,特朗普势必会更急于结束俄乌冲突,从而更有可能接受普京政府开出的条件。而作为几乎无成本的交换,普京届时完全可以向特朗普承诺:

"放心,俄罗斯绝对不会支援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