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很多预包装食品利用消费者追求"天然"、不喜欢食品添加剂的心理,采用突出"不添加""零添加"声称的设计来吸引消费者购买,背地里却都是"小心思"。
钟凯介绍,"不添加""零添加"只是对于生产过程的描述,与食品终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比如,食品标签上标注"不添加蔗糖",但其实蔗糖只是"糖"的一种,配料表中可能还含有果糖、果葡糖浆等,因此这类产品所声称的"不添加蔗糖"很容易引起误解。这种"不添加"就与消费者预想中的"零添加"产品相差甚远。
当"零添加"声称只是一种产品营销的手段,我们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副秘书长吴佳提示:想要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要学会正确阅读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食品标签。
通过配料表,消费者可以了解食物中的每一种配料,包括食品添加剂的真实使用情况,还可通过配料及其排序,判断每种配料的添加比例。通过营养成分表,可以关注钠、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指标,避免掉入"零添加",却高盐、高油、高糖的健康陷阱。
钟凯强调,"零添加"看似是消费者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建立在对健康食品的误导和对食品添加剂的错误认知之上,加剧了公众对食品工业的误解,诱导产生"零添加"需求,进而兜售"零添加"产品。
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期盼,不应成为企业收割流量的工具,更不应加剧公众对食品工业的误解。做优质的、消费者喜欢的食品,企业应摒弃上述恐慌营销思路,回归产品本质。在百姓追求健康生活的需求与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唯有以质量换真心,用科学理念化解误解误区,方能终结这场文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