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本质上不是一个务实的人",10月4日,高市早苗刚当选自民党总裁之际,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廉德瑰在与观察者网的对话中,曾给予她这样的评价。
果不其然,一个月后,高市在国会答辩中谈及"台湾有事"时声称,若事态涉及军舰出动与武力使用,可能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依据日本安保相关法案,一旦认定为"存亡危机事态",即便日本未受到直接攻击,也可行使集体自卫权。10日,她又在国会答辩中坚称,自己的言论符合日本政府一贯立场,无意撤回。
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导致中日关系迅速紧张,中方随后在旅游和水产品进口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然而,共同社进行的全国电话舆论调查显示,高市内阁的支持率不降反升,达到69.9%,较10月的调查上升了5.5个百分点。
为何高市的支持率会逆势上升?自民党内外的反对势力是否会借机挑战其执政地位?中日关系又将走向何方?
就上述问题,观察者网再次邀请廉德瑰教授进行解读。
【对话/观察者网 郑乐欢】
观察者网:高市上台前,我们曾对她做过一个基本的评估,当时您指出"高市早苗本质上不是一个务实的人",但作为"安倍门徒",高市早苗或许在上台后也会展现出务实的一面。然而,现在由于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导致中日关系迅速恶化。基于当前的情况,是不是可以说当初对高市早苗的判断现在仍然适用?
廉德瑰:对于高市早苗的基本判断,大体上没有太大出入,她上台后的立场与安倍晋三大致相同。安倍当年也是每年参拜靖国神社、主张修宪,但在担任首相后有所调整和变化,高市现在的情况也类似。问题在于,高市在具体操作上不如安倍灵活。比如在发言时,安倍通常会巧妙绕开敏感问题,而高市却未能做到这一点。
此外,在一些小动作上,安倍时期也有其亲信及自民党成员窜访台湾,高市似乎也在模仿这种做法。比如在她担任总裁后,亲台派的谷屋圭司仍去了台湾,再比如高市早苗APEC峰会期间在韩国与林信义会面--这类行为在安倍或石破茂内阁时期也曾出现。高市可能认为自己的做法与安倍时期并无二致,但她没有意识到时代背景已发生变化--十年前或许可行的事,如今已不再适用。
事实上,高市与安倍在立场上并无本质区别,关键在于中国已经不同。今年"九三"阅兵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及对外态度都发生了重大转变。高市的失误在于,她以为沿用安倍的做法就足够,还在X账号上晒会见照片,却没有认识到时间已经改变了一切。
这次高市在质询中表示"台湾有事"即视为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之后日本政府同样表明其对华基本立场未变。然而,如今中国的态度已经不同:我们不再接受简单的"立场未变"声明,而是要求对方撤回不当言论。
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自"九三"阅兵以来的整体转向,我们在台湾问题上的步伐正在加快。如今,中国在涉台外交上采取绝对强硬立场,决不允许任何国家试图打"台湾牌"或趁火打劫。例如,德国外长在涉台言论后,中方直接取消了其访华计划。这不仅针对日本,更是向所有国家发出明确信号:任何人若想借台湾问题谋取利益,我们都将坚决斗争到底。
高市的愚蠢在于未能认清形势的变化。实际上,高市上台之初曾表现出改善对华关系的意愿,她在施政演说中称中国为日本重要的邻国,并提出建立建设性、稳定性的双边关系。正是基于这一积极态度,中日领导人才在韩国实现了会晤。然而,她在国会就台湾问题的发言,暴露了她的短视。
"外交无小事",尤其在当前中国统一进程日益明确的背景下,任何涉台不当言行都是不可接受的。

《朝日新闻》于11月15日和16日进行了全国电话民意调查。高市内阁的支持率仍位居历史最高水平之一,达到69%,高于10月内阁就职后立即进行的调查的68%。内阁的反对率则从19%下降至17%。朝日新闻
观察者网:11月15至16日,共同社进行的全国电话舆论调查显示,高市内阁的支持率为69.9%,较上次10月的调查上升5.5个百分点,不支持率为16.5%。高市早苗执政刚满一个月,支持率不降反升,对此您怎么看?
廉德瑰:首先,支持率数字本身确实没有下降,但也要看到,日本国内无论是舆论界、在野党,甚至执政党内部及部分前首相,对高市发言持反对态度的人并不少。
这一点与钓鱼岛问题不同--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国内反对政府立场的人很少,几乎全国一致,因为他们认为那是主权问题,没有争议余地。而在涉台问题上,不少日本人认为不应因此破坏中日关系。
那么,高市的支持率为何不降反升?这其实与日本的文化特质有关:日本人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往往不会内部分裂,反而更容易团结一致对外,历史上一直如此。也就是说,许多日本人不一定支持高市干涉中国内政,但更不愿看到日本在外来压力下屈服。因此,高市支持率高的关键,并不在于人们认同她的对台立场,而在于他们支持她不向中国低头--问题的焦点已经转移。
此外,高市的支持率也有其经济政策方面的基础。她一上台就提出要平抑物价、推动减税,这些举措让不少日本民众对她抱有期待。因此,支持率高并非因为她是右派,而是因为对日本民众而言,无论首相是左是右,只要能搞好经济,他们就愿意支持。这一点目前尚未改变,加上她才刚上任不到一个月,支持率自然不会这么快下滑。
在外交问题上,这关乎国家颜面。只要高市不向中国让步,她的支持率预计不会下降。相反,如果她真的屈服、按中方要求撤回言论,反而可能面临下台风险。坦白说,今天的日本只会对一个国家低头,那就是美国。除美国之外,日本不会轻易屈服于任何其他国家。

特朗普总统在日本横须贺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一同登上"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向美军部队发表演讲。纽约时报
观察者网:在高市早苗发表相关言论导致中日关系急速恶化之后,这一事件是否会成为她推动日本整体右倾化、或加速推进某些右翼政策的助推器?您认为存在这种可能性吗?
廉德瑰:如果话题不直接涉及中国核心利益,比如钓鱼岛问题或其他中国明确关切的议题,而是日本自行增加军费、研制新武器、购买美国装备等,这些虽然间接针对中国,但我们只能表示反对并敦促日本坚持和平路线--毕竟这些属于其内政范畴。日方确实可能借"中国压力"为由推进下一步动作,例如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安保文件、增加国防预算等。这些举措对他们而言是有利的,中国威胁确实可能被用作借口。
但必须指出,这些动向并非由高市早苗的言论直接引发。无论是修改安保文件、增强军备,还是强化日美同盟,都是日本多年来早已规划并持续推进的战略。不管有没有"中国威胁"这个借口,他们都会这么做。
经济制裁确实可能被日方用作"甩锅"的借口,比如说因中国制裁导致某些行业受损、经济指标下滑。这一点我们不必回避,责任本就在其政策选择。除了经济手段,我们还应准备其他非经济领域的应对方式,经济反制只是整体策略的一部分。
观察者网:当日本的模糊空间被压缩之后,高市会不会产生"既然已无退路,不如油门踩到底"的心态,进一步推进其政策议程,同时借机裹挟民意?这种风险是否存在?
廉德瑰: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她真有此意,就不会有现在的退让姿态。事实上,日方派遣外务省亚大局局长金井正彰访华,就是为了向中方传递"日本对台政策未变"的信息,试图回到此前与美国相似的模糊策略轨道上。
日方不敢清晰化立场,美国也不会允许它清晰化。一旦日本在对台问题上表述清晰化,甚至可能导致局势升级,届时美国将不得不卷入。因此,日本的政策不可能超越美国的底线。无论特朗普时期还是现在,美国都会约束日本,不让其擅自冒险--否则根据《日美安保条约》,美国将被迫履行同盟义务。这是任何日本首相,无论多右翼,都不敢逾越的红线。所以,高市必须退回去,美国也会施压。最终,日本仍将回归到模糊战略的轨道上。
观察者网:在这次事件中,中方采取了多项实质性举措,例如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发布公民赴日旅游提醒等。您如何看待这些措施的实质效果?它们将对日本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廉德瑰:从经济层面看,这些措施带来的损失是实实在在的。仅旅游业造成的损失就可能涉及2.2万亿日元,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如果旅游限制进一步扩大,影响还会加深。而且从手段上说,目前这些可能还只是初步举措,我们仍有其他方面的反制工具,比如高科技原材料、稀土等关键领域的出口管控。
在我看来,如果日方未能感受到足够的压力,中方进一步加大制裁力度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毕竟,如果不让对方感到切实的"痛",就难以达到警示的效果。
当前中方之所以采取这些措施,正如我前面所说,是因为高市早苗的言论撞在了我们在台湾问题的明确红线上。我们正是要借此机会向日本右翼、同时也向德国、美国乃至所有国家发出清晰信号:任何人都不应试图在台湾问题上"捞取好处"。眼下已到了必须展现强硬立场的时刻,这不仅关乎高市个人,更关乎对外传递中国在核心利益上不容试探的决心。因此,我们预计仍会继续出台相应政策,以彰显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当地时间11月17日,东京股市于早段下跌,日经平均指数一度失守5万点大关,其中日本旅游类股大幅下挫,其他消费品和零售股也全面下跌。
观察者网:日本的在野党是否会借这次事件形成合力对高市内阁发起冲击?包括自民党内部的反高市力量,是否也会有所举措?
廉德瑰:目前,主要在野党立场鲜明地要求高市早苗收回言论,高市本人也已陷入两难:若不收回,局面难以转圜;若收回,则面临国内政治压力。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高市在自民党内基础并不广泛--除了部分右派和亲台势力支持外,党内主流派系如宏池会(林芳正等)、小泉进次郎阵营等并未站在她一边。她之所以能上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麻生太郎的支持。而麻生派之所以选择她,是因为正在与岸田派(宏池会)争夺党内主导权。若不推高市,上台的可能是小泉进次郎,麻生派则可能被边缘化。
因此,高市本质上是派系博弈中被推上前台的"代理人",其基本盘非常有限,党内地位类似此前的石破茂,在党内基础薄弱意义上堪称"女版石破茂"。一旦麻生派转向,高市便难以维系首相职位。
目前她已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不收回言论则外交僵局难解,收回则国内颜面尽失。而如果因此导致日本经济进一步受挫,经济界--例如经团联--也不会坐视。日本经济界本身更支持小泉进次郎,而麻生太郎本身也与经团联、财务省关系密切,若经济界反弹强烈,麻生也可能重新权衡是否继续支持高市。此外,更具实质影响力的是主张增税的日本财务省,这一掌握经济政策核心权力的部门也对高市持反对态度。
由此可见,高市在整个日本政治生态中地位十分不稳。当前较高的支持率更多源于上任初期的舆论观望,一旦政策执行出现失误,或局势持续恶化,她的执政基础将迅速动摇。因此,中方在施压的同时,也宜密切关注日本国内政治力量之间的互动--在野党、经济界、自民党内派系以及财务省等官僚机构对高市的态度均可能发生变化。我们应一边施加压力,一边留意日本政治格局中可能出现的"地壳变动"。
日本国内民意结构并非铁板一块,在此过程中,我们的政策应当精准聚焦,将矛头针对高市早苗本人及部分日本亲台右翼势力,板子不要打到对华友好人士和无辜民众身上。
观察者网:当前,高市既要回应国内民意、无法在对华表态上后退,又需面对中方可能升级的反制措施,以及自民党内外可能出现的反对声音。尽管她才上任一个月,您认为当前这场危机会否演变为其政权危机的导火索?哪些关键因素将决定高市内阁的政治寿命?
廉德瑰:中日关系本身不太可能成为直接导致其下台的主因,至少不会是表面上的原因。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日本政治中几乎没有因外部压力而让步或辞职的先例。任何首相下台,归根结底往往源于国内因素:比如丑闻爆发、经济政策失效、支持率持续走低等。日本人不会单纯因为中日关系恶化就要求领导人下台,这是不现实的。
因此,我们虽然要继续施加压力,推动日本国内不利于高市的因素浮现,但不能误以为对华关系恶化本身就能直接终结其执政。从历史经验看,真正影响政权稳定的主要是两大因素:一是丑闻,二是经济下滑。需注意的是,若外部压力过大,反而可能激发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产生反效果。
观察者网:最后一个问题,正如您之前所提,中日关系短期内恐怕难以回暖。您对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有何判断?
廉德瑰:我认为当前这种僵局可能持续数月,甚至半年到一年,但不会无限期延长。从某种角度说,右翼势力上台执政未必完全是坏事。多年来他们一直批评历届政府对华"过于软弱",如今右派自己掌权了,正好可以让他们试一试,看其路线是否真的可行?而我们通过施加压力,实质也是在证明这一路线是走不通的。
日本的理性派执政不太容易,因为动不动就会被贴"亲华"的标签。待右派政府在实践中受挫之后,日本国内政治可能会回归更加理性的轨道。届时,理性派政治家将有机会重新主导对华政策。











